苗族在上古时代有“荆楚”、“荆蛮”、“南蛮”等的名字 ‚ 被称为“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 ‚ 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 英文写作:MIAO或HMONG。 本期的中国姓氏就一起来看看苗族这个名族的姓氏文化吧。 起名网
苗族有两种姓氏 ‚ 一种是苗姓 ‚ 一种是汉姓。 苗姓是原本固有的;汉姓是后来输入的。 因为过去苗族没有文字书写自己的苗姓 ‚ 只用汉字书写汉姓 ‚ 以致使人误认为只有汉姓 ‚ 而不知有苗姓。
汉文献常载:苗族“有名无姓”、“婚姻不避同姓”。 这虽不能说完全是无稽之谈 ‚ 但并不符合苗族的实际情况。 因为所谓“姓” ‚ 在苗族中既有广泛使用的汉字姓氏 ‚ 即所谓“汉姓” ‚ 又有渊远流长的传统苗语姓氏 ‚ 称“苗姓”。
在未使用“汉姓”之前 ‚ 苗族内部早有自己区分血缘宗亲和族系的“苗姓”。 历代汉族文人及其他外族人 ‚ 往往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 只以汉族通行的汉字姓氏为准 ‚ 从而产生错觉和误解。
苗族的分布地域广袤 ‚ 内部方言土语和支系繁多。 各地、各方言区和各支系的苗族 ‚ 都曾有自己世代相传的苗语姓氏 ‚ 而且至今依然在内部流行。 从历史情况看 ‚ 苗族采用汉姓 ‚ 是随着汉文化进入苗族地区 ‚ 以及苗、汉民族之间接触和交往的增多而逐步实现的 ‚ 而且各地区和各支系先后不一 ‚ 时间有早有晚。 在某些地区 ‚ 由于较早接触汉文化 ‚ 因而也就较早地采用了汉姓;在愈偏远、愈闭塞的地区 ‚ 采用汉姓的时间则愈晚。 苗族汉姓的由来大致可归入以下四种途径和方式:
1、民间自己改用汉姓。 这是苗、汉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自然出现的 ‚ 早在唐宋以前即已开始。 如据民间传说 ‚ 东汉早期率领“五溪蛮”起义的相单程 ‚ 他的亲族和后代在起义失败后都改为向姓 ‚ 至今仍聚居于湖南沅陵县莲花池一带的向姓苗族均为其后裔。 在唐代樊绰《蛮书》中记载的苗族杨、雷、向、田、冉等姓;《明实录》记载的 ‚ 明初出现的“苗首”廖彪、罗哲、吴者泥、石各野等使用的廖、罗、吴、石、龙等姓氏 ‚ 都应是在部分地区出族民间自发采用的汉姓。 又如据记载 ‚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 ‚ 贵州都匀平浪司苗民起义被镇压之后 ‚ 苗族的一些头领改用了汉姓 ‚ 其中“阿四”取汉名叫“王聪” ‚ 采用了汉族的“王”姓。
2、由原流行的苗姓或氏族头领和户主的名号按汉字译音而演化成的。 这主要是在苗民编户入籍登造户口时采用的一种方式 ‚ 即所谓“各照祖先造册”。 如川黔滇次方言苗族中苗姓有“所古”(或“夸古”) ‚ 汉字音译为“古”;还有苗姓“姆尤”汉字音译为“尤”。 这应是现在云南一些苗族地区仍流行的苗族古、尤等汉字姓氏最初的由来。 又如 ‚ 据民间传说 ‚ 贵州雷山—带姓白的苗族 ‚ 本无汉字姓氏。 其头人叫“绍白寡” ‚ 编户入籍时就按汉族姓氏改为“白绍寡” ‚ “白”变成了姓 ‚ 此后这支苗族都姓白。
3、“官为立姓”。 明初年 ‚ 即有个别苗族酋领在归顺朝廷后 ‚ 由朝廷和官府赐予汉字姓氏的。 如募役长官司(治今关岭自治县西南) ‚ 长官原叫阿辞 ‚ 为“有名无姓” ‚ 归附明王朝后 ‚ 授长官司职。 传至阿更 ‚ 朝廷赐姓礼 ‚ 更名山 ‚ 即姓礼名山 ‚ 有了汉姓。 在苗族地区“归流”和“开辟”后 ‚ 官府在登户造册时更普遍地采用这种“赐”姓 ‚ 即“官为立姓”的方式。 但山于年代久远而又缺乏文献资料 ‚ 如今很难作具体考证。
4、山汉人带入苗区。 汉人以各种不同的原因进入苗区定居 ‚ 后逐步融合于苗族 ‚ 苗族中就有了相应的姓氏。 如贵州中部地区苗族 ‚ 姓蔡、宋的不少 ‚ 历史上称“蔡家苗”、“宋家苗”。 据文献记载 ‚ 他们本是春秋时期的蔡国遗民和宋国遗民 ‚ 被放逐于黔地 ‚ “流为南夷”即演化为苗族 ‚ 故苗中有蔡、宋等姓。 又据上世纪30年代 ‚ 凌纯声、芮逸夫和石启贵等人在湘西苗区实地考察 ‚ 乾城(今吉首)、凤凰、永绥(今花址)等地出入有“吴、龙、廖、石、麻五姓” ‚ 他们称之为“纯苗”。 由于一些“外姓人”(多原为汉人) ‚ “入赘于苗而习其俗” ‚ 即逐步融合于苗 ‚ 因而“五姓”之外 ‚ 在苗族中又有“杨、施、彭、张、洪诸姓”。 由于近代以来 ‚ 苗、汉之间通婚的现象日渐增多 ‚ 其中汉族男子入赘苗家者其子女往往从父姓 ‚ 苗族小的汉姓也就日益增多。 据贵州福泉县凋查 ‚ 其境内萱花乡的柳、陈、何、舒、陆、谢、汤七个姓 ‚ 翁羊乡的兰、刘、罗、唐、廖五姓 ‚ 均为苗、汉通婚和汉人入赘苗家后 ‚ 新增加的汉姓。
由于苗族有自己民族语言而民族文字失传 ‚ 所有的苗姓均系口耳相传 ‚ 没有文献记载 ‚ 因此其最初形成的年代和得姓缘由 ‚ 当代已无法一一加以考证查实。 若依据现有材料作综合考察 ‚ 各苗姓的历史由来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 得姓于远古氏族部落和首领的名称。 如湘西方言苗族中的“仡濮”一姓 ‚ 很可能同先秦时代聚居于湘西和武陵五溪地区的古濮人有联系;而“仡驩” ‚ 则应得姓于被舜放逐于湘西“崇山”的驩兜 ‚ 这支苗姓至今仍奉驩兜为自己的先祖。 据考证 ‚ 湘西苗族十二姓中 ‚ “仡徕”、“仡恺”、“仡轲”、“仡侨”等 ‚ 均为原远古苗族首领和氏族部落名称 ‚ 后发展为苗族姓氏。 又据《苗族史诗溯河两迁》记载 ‚ 苗族先们在“方”、“柳”、“恭”(“勾”)、“希”、“福”等祖公率领 ‚ 西迁到黔东南地区 ‚ 经杀牛祭祖后分散于剑河、台江、雷山等地定居下来 ‚ 发展成各个不同的宗支和姓氏。 至今仍流传的“寨方”、“寨柳”、“寨勾”等苗姓 ‚ 显然就是得姓于相应的始迁祖公之名。
第二类 ‚ 源于图腾崇拜。 苗族的某一支系以某种动植物为自己的保护神和图腾加以崇拜 ‚ 后即以该动植物之名为姓氏。 例如西部方言苗语称羊和山羊为“雌” ‚ 苗姓中的“蒙雌” ‚ 以及“卯蚩”、“姆赤” ‚ 应与羊有关系。 这一姓氏和支系的苗族很可能长期以牧羊为主业 ‚ 同羊结下不解之缘 ‚ 故将羊作为图腾加以崇奉 ‚ 后遂以羊(雌)为姓 ‚ 称“蒙雌”或“卯蚩”、“姆赤”。 又如 ‚ 西部方言苗语叫“龙”为“绕” ‚ 苗姓“蒙绕”和“姆绕”、“卯让” ‚ 即源于对“龙”的崇拜。 苗族这一支系和姓氏 ‚ 历史上曾以“龙”(“绕”、“让”)作为自己的保护神和图腾 ‚ 后遂以“绕”(“让”)为姓。 而他们的子孙后代至今仍保留着“接龙”、“安龙”的传统 ‚ 对“龙”十分崇敬。
第三类 ‚ 以祖居地之名为姓。 如黔东南福泉等地苗族所流行的“喀编给”、“喀乾打”、”喀编打”、“喀香卡”、“喀往觉”等苗姓 ‚ 其中“编给”、“乾打”、“编打”、“香卡”、“往觉”等 ‚ 均为原祖居地的苗语地名 ‚ 至今依然沿用 ‚ 但又早已演化成苗族内部的宗支名和苗姓。
展开阅读▎苗族姓氏大全解析苗族两大姓氏来源 :带字义分析
一 、 【大陶馨】
陶:一般指生产制造陶瓷器和炼金属材料;也指品性 ‚ 开心 ‚ 熏陶。 陶字五行属火 ‚ 用作婴儿名字意指优良的品性、品性、开心的模样之义。
馨:指散播太远的香味 ‚ 芬芳。 馨字五行属金 ‚ 稀少新颖的婴儿大姓名字 ‚ 用作人名意指幸福、温文尔雅、品格高尚、申明远播之义。
二 、 【大芝媛】
芝:一种瑞草 ‚ 取名字野生灵芝 ‚ 别名芝兰的百里香。 野生灵芝意指能让人益寿延年、永生不死、芝字多见姓名常用。 芝字五行属木 ‚ 用作名字意指漂亮、长命、华丽、不凡等之义。
媛:指漂亮美女 ‚ 有才可以的漂亮美女。 也指年青。 媛字五行属火 ‚ 大姓新生儿名字稀少新颖的 ‚ 用作人名意指传统美德、佳人月貌、姿势唯美之义。
三 、 【大骐源】
骐:有深黑色纹路的马 ‚ 一般指马儿。 骐字五行属木 ‚ 用作婴儿名字意指俊秀、勤奋、出色之义。
源:源字的本意就是指水资源,原动力。 指流水的起止处 ‚ 本义由来、根由 ‚ 达源。 源字五行属水 ‚ 大姓新生儿名字稀少新颖的 ‚ 用作人名意指活力、期待、活力四射之义
四 、 【大月瑶】
月:指月亮 ‚ 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多与女士相关 ‚ 因而月字又常被作为女士取名字。 普遍词句月色、月光、月明。 月字五行属木 ‚ 用作婴儿名字意指贞节、清洁、聪慧、爱与美丽的代表之义。
瑶:良玉 ‚ 形容幸福 ‚ 宝贵 ‚ 光辉 ‚ 雪白。 瑶字五行属火 ‚ 大姓新生儿名字稀少新颖的 ‚ 用作人名意指纯真、开朗、漂亮、前途似景之义;根据起名68网(www.qm68.com)网名字库大数据分析 ‚ 【月瑶】这个名字更适合给 ‚ 这个名字女孩使用比例高。
▎苗族姓氏大全解析苗族两大姓氏来源
大韶燕、大珊川、大真霞、大梦姣、大曼碧、
大念薇、大福杰、大伟亦、大政闻、大亦谦、
大一航、大和钢、大子瑄、大烨楠、大碧君、
大铭瑞、大欣琪、大静雯、大凤娇、大婕菲、
大悠娜、大浩楷、大洛芙、大芝莺、大深博、
大听枫、大承郑、大楠玮、大伯晋、大棋冠、
大芸易、大悦羽、大思玥、大静丹、大澜佳、
大婷琴、大卫悦、大妍柏、大焓纯、大晓绿、
大耘旭、大玫颖、大柳思、大清彦、大芝柔、
大果啸、大豪峰、大馨锋、大英发、大涓涓、
大同聪、大红茹、大昊刚、大诚乾、大万承、
大若微、大晴翠、大冰欣、大萱曼、大婕岚、
▎苗族姓氏大全解析苗族两大姓氏来源 (精萃时兴的799个的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