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姓起源和来历 好听帅气的马姓马名字(最新)

素锦流年  2022-03-20 00:18 来源:起名网

确定
已选:
[摘要]马姓起源,马姓来源,我们这里有很多关于马姓起源、马姓来源、马姓家谱、马姓的历史等等,内容丰富,为你提供参考! 马姓来源 , 马姓起源 马姓的来源 主要有以下几种: 马姓的

       马姓起源 ‚ 马姓来源 ‚ 我们这里有很多关于马姓起源、马姓来源、马姓家谱、马姓的历史等等 ‚ 内容丰富 ‚ 为你提供参考!
 

        

马姓起源和来历 好听帅气的马姓马名字(最新)
                                                    马姓来源 ‚ 马姓起源    

马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马姓的来源一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 ‚ 以善于用兵着称。 因战功卓著 ‚ 赵惠文王将其封于马服 ‚ 称“马服君”。 其子孙遂以“马服”为姓 ‚ 后改单姓“马”。 马年起名汉武帝时期 ‚ 其后代迁至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

       马姓的来源二

       如东汉大司徒马宫 ‚ 本姓马矢 ‚ 后改姓马;五代司马球 ‚ 其后代改为姓马;……。

       司马迁族人 ‚ 改姓司姓或马姓。

       马姓的来源三

        据《金史·列传第六十二·忠义四》所载 ‚ 马庆祥 ‚ 字瑞宁 ‚ 本名习礼吉思。 先世自西域入居临洮狄道 ‚ 以马为氏 ‚ 后徙家净州天山(今内蒙古四子王旗)。 ......即拜凤翔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 另据《元史·列传第三十三》所载 ‚ 马祖常 ‚ 字伯庸 ‚ 世为雍古部 ‚ 居净州天山。 有锡里吉思者 ‚ 于祖常为高祖 ‚ 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 ‚ 以节死赠恒州刺史 ‚ 子孙因其官 ‚ 以马为氏。 曾祖月合乃 ‚ 从世祖征|宋 ‚ 留汴 ‚ 掌馈饷 ‚ 累官礼部尚书。

       o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被译为“马哈麻”、“摩珂末”、“谟罕德”等。 后信奉伊斯兰教的一些少数民族便以“马”为姓(其他还有以“|哈”、“|麻”等为姓的) ‚ 这也是回族中马姓最多的原因之一。

       o 其他如金朝时女真人汪古氏 ‚ 元朝时蒙古合鲁氏 ‚ |清满洲八旗费莫氏、马佳氏 ‚ 均有改姓为马者。


马姓的来源之马姓历史名人

       马援:(前14—49年)汉光武帝时 ‚ 拜为伏波将军 ‚ 世称「马伏波」。

       马融:(79—166年)东汉经学家。

       马腾:三国时期军阀之一 ‚ 亦是马超、马铁、马休之父。

       马超:(176—222年)征东将军马腾之子 ‚ 三国时蜀汉武将之一。

       马谡:三国时蜀汉将领 ‚ 因失守街亭被诸葛亮所杀。

       马钧:(又作马均)三国时期曹魏发明家 ‚ 曾发明水车、指南车 ‚ 有「天下之明巧」称号。

       马元贽:唐朝中叶宦官。
 

 马姓的来源之马氏祖源

       
   公元前270年 ‚ 秦国攻打韩国 ‚ 大军围困阏与 ‚ 赵奢以勇力和智慧击败秦军 ‚ 取得秦赵军事对峙以来最大一次胜利 ‚ 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他以赫赫战功 ‚ 被赵王封为马服君 ‚ 其地位与赵国一代名相蔺相如、老将廉颇相等 ‚ 被后人列为东方六国的八大名将之一。
赵奢死后葬于邯郸西部的紫山 ‚ 其山以马服君的封号又称为“马服山”。
赵奢是赵国一代名将 ‚ 但他的儿子赵括却因纸上谈兵 ‚ 指挥失当 ‚ 在长平战败 ‚ 赵军被秦军坑杀40余万将士。
赵奢家族在秦灭六国以后 ‚ 赵奢世孙赵兴由邯郸迁徙到陕西咸阳。 赵兴崇敬祖父赵奢的功业 ‚ 痛惜伯父赵括兵败给赵国带来的灾难 ‚ 因而改赵姓为复姓马服 ‚ 后去服为单姓马。
 

马姓来源马氏祖源考证

                                                                   
 
   饮水思源 ‚ 重根尊祖 ‚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炎黄子孙不论走到世界各地 ‚ 都会心念祖国 ‚ 不忘先人。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 ‚ 即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 前三个文明古国都已中断了它们古老的文化 ‚ 只有中国的文化不但没有中断 ‚ 而且枝繁叶茂 ‚ 生机盎然 ‚ 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存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世界民族之林出现的这种奇观 ‚ 是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中不忘祖、不忘根的基本素质分不开的。

            马氏是中国当今前19个大姓之一 ‚ 人口有1365万 ‚ 占全国总人口的1.05%。 马氏同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马氏中的英杰人物 ‚ 群星璀灿 ‚ 彪炳史册。 马氏的家族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本文拟对马氏祖源的有关问题 ‚ 进行一些初步的考察探索。

            马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支大的姓氏 ‚ 历史悠久 ‚ 源远流长。 历史文献记载 ‚ 马氏始祖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军赵奢。 《世本》记载:“马氏 ‚ 本自伯益之裔 ‚ 赵王子奢封马服君 ‚ 后遂氏焉。 ”《世本》是中国先秦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 司马迁撰写《史记》 ‚ 曾把《世本》作为重要依据史料之一。 不仅如此 ‚ 《世本》还是研究古代姓氏的重要史料。 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中说:“凡言姓氏者 ‚ 皆本《世本》。 ”

            那么 ‚ 《世本》是谁撰写的呢?晋代以后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 有的说是左丘明所作 ‚ 有的说是楚汉之际好事者所著。 这些说法都似难成立 ‚ 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是不能记述战国末年赵奢事迹的。 我认为 ‚ 比较靠得住的说法 ‚ 应该是赵国人所作。 著名史学家陈梦家先生已在《六国纪年》一书里《世本考略》一文中说:“余考之 ‚ 《世本》之篇 ‚ 盖战国末赵人所作 ‚ 其成书于赵政称帝前十余年。 ”陈梦家先生在考证中举出一个史例很有说服力。 这个史例是 ‚ 南朝宋代裴骃在《史记集解》中记载:“《世本》云孝成王丹生悼襄工偃 ‚ 偃生今王迁。 ”《世本》称赵王迁为“今王” ‚ 所以 ‚ “《世本》为赵人之书 ‚ 而成书在王迁卒之前”。 早于陈梦家先生之前的 ‚ 清代张澍在《{世本)辑本序》中也推断 ‚ 《世本》的“作者犹值赵王迁时”。 秦始皇称帝在公元前221年 ‚ 由此上推l0年为公元前2 3 1年。 赵奢在阏与(今山西省和顺县 ‚ 此外还有武安县西50里阏与山 ‚ 山西省潞州阏与聚城等几种说法)之战大败秦军是在公元前270年 ‚ 此后四五年赵奢去世。 这样算来 ‚ 《世本》成书的时间距赵奢去世只有30多年 ‚ 书中关于赵奢的记述应该是相当接近历史实际和相当真实可靠的。 所以 ‚ 《世本》是我们考察马氏祖源的主要依据史料。

            记载马氏祖源的另一个历史文献是王俭的《姓谱》。 《姓谱》记载 ‚ 马氏“出自赢姓 ‚ 伯益之后 ‚ 赵王子奢为惠文王将 ‚ 有功赐爵为马服君。 奢生牧及为赵将 ‚ 子孙以马服为氏 ‚ 世居邯郸。 秦灭赵 ‚ 牧子兴徙咸阳 ‚ 秦封武安侯 ‚ 遂为扶风人”。 王俭是南朝齐代琅邪(今山东省临沂市东南)人 ‚ 学识渊博 ‚ 仕宋官至吏部郎。 入齐 ‚ 为尚书右仆射。 武帝时 ‚ 曾在他宅中开学士馆 ‚ 以四部书充其私藏。 累迁至中书监 ‚ 参掌选事。 撰有《古今丧服集记》、《元微四部书目》 ‚ 仿刘歆《七略》作《七志》。 所以 ‚ 王俭的《姓谱》当是依据了他收藏的古代丰富文献撰写的。 这部书也是我们考察研究马氏始祖赵奢的重要历史文献依据。 此后 ‚ 历代姓氏著作和史学著作关于马氏祖源的记述 ‚ 都主要参考了《世本》和《姓谱》的记载。 唐代林宝编纂的《元和姓纂》卷六记载:“马 ‚ 赢姓 ‚ 伯益之后 ‚ 赵王子奢封马服君 ‚ 子孙氏焉。 奢孙兴 ‚ 赵灭徙咸阳。 ”林宝这部书完成于唐宪宗七年(公元8 l 2年) ‚ 书中论述得姓受氏之初 ‚ 多原本于《世本》、《风俗通》、《姓谱》、《族姓记》、《三辅决录》、《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等书 ‚ 其中许多姓氏书现在都找不到了 ‚ 林宝却进行了征引。 《元和姓纂》也是考察古代姓氏的一部史料价值很高的著作。 林宝在书中关于马氏祖源的记述 ‚ 可作为《世本》、《姓谱》的印证。

             宋代欧阳修、宋祁编撰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 唐代三位姓马的宰相马周、马植、马燧的表前文字中说:“马氏出自赢姓 ‚ 伯益之后。 赵王子奢为惠文王将 ‚ 封马服君 ‚ 生牧 ‚ 亦为赵将 ‚ 子孙因以为氏 ‚ 世居邯郸。 秦灭赵 ‚ 牧之子兴徙咸阳 ‚ 秦封武安侯。 ……”引文中略去的部分是介绍马兴以后的马氏家族从汉代到唐代十二世孙马岫的情况。 《新唐书》关于马氏祖源的记载 ‚ 除了与《元和姓纂》相同的部分外 ‚ 还增加了赵奢儿子、赵兴父亲赵牧以后的有关内容。 可能欧阳修、宋祁等人在编撰《新唐书》时 ‚ 又参阅了其它史料。 宋代陈彭年、邱雍等重修隋代陆法言的《广韵》时 ‚ 在《广韵.上声.马》中记载 ‚ 马 ‚ “亦姓 ‚ 扶风人 ‚ 本自伯益之裔 ‚ 赵奢封马服君 ‚ 后遂氏焉。 秦灭赵 ‚ 徙奢孙兴于咸阳 ‚ 为右内史 ‚ 遂为扶风人”。 《广韵》的记载中又增加了奢孙兴徙往咸阳扶风“为右内史”的内容。 上述史料表明 ‚ 赵奢是马氏的始祖。 从赵奢的孙子兴起改姓马 ‚ 由邯郸徙往咸阳扶风。 这支马姓后来繁衍发展 ‚ 成为中华马氏大家庭中的主体部分。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出来加以考察研究 ‚ 就是赵奢的后人是什么时候改为马氏的?为什么由赵氏改为马氏?这个问题对考察马氏祖源至关重要。 我认为 ‚ 这件事与赵奢的马服君的封号有关 ‚ 也与赵奢“纸上谈兵”的儿子赵括长平惨败事件有关。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 赵奢原来官位并不高 ‚ 只是赵国一位主管征收田赋租税的低级官吏 ‚ 由于秉公执法的胆气才能和以国为重的远见卓识受到平原君的器重 ‚ 推荐给赵王 ‚ “王用之治国赋 ‚ 国赋大平 ‚ 民富而府库实”。 赵奢得到赵惠文王的重用 ‚ 因而也有了施展自己更大才能的机会。 秦国攻打韩国 ‚ 军队围困了阏与。 赵王召将军廉颇和乐乘 ‚ 征问是否可救。 二人都认为道路险狭 ‚ 难救。 赵王又召赵奢 ‚ 赵奢回答说:“其道远险狭 ‚ 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 ‚ 将勇者胜。 ”赵王于是令赵奢为主将率军救援。 赵奢率军走到邯郸以西30里的地方 ‚ 也就是紫金山、堵山一带 ‚ 就驻扎下来不动了。 他让军士们在这里修筑防御工事 ‚ 造成要在这里打防御战的假象。 还下了一道军令:“有以军事谏者死。 ”实际上赵奢在运用高超的军事谋略 ‚ 密切注视战局发展动向 ‚ 积极寻找捕捉战机。 这时秦军在武安以西发动了强大的军事攻势 ‚ 擂鼓呐喊声使武安房屋上的瓦都振动起来。 中国有句成语名叫“武安瓦振” ‚ 就是指这件事。 赵军中有一位侦察员建议火速援救武安 ‚ 赵奢立即把他杀了。 赵军在紫金山、堵山一带修筑营垒 ‚ 停留了28天 ‚ 不出动 ‚ 而且继续加大构筑防御军垒工事的力度。 如果从军事地理的角度来看 ‚ 紫金山以南的堵山连绵如堵 ‚ 象一道长长的墙垣 ‚ 形成了防卫邯郸的天然屏障 ‚ 紫金山是堵山北部的制高点 ‚ 是理想的军事指挥部所在地 ‚ 赵奢的统帅部有可能就设在紫金山一带。 据《战国策.赵策四》记载赵奢与田单论将的对话内容来看 ‚ 赵奢统帅的抗秦军队至少在10万人以上 ‚ 甚至达到20万人。 这时 ‚ 秦国的一位间谍来了 ‚ 赵奢盛情款待 ‚ 然后才送走。 秦国间谍从赵奢那里得到的只是坚决在邯郸西部打防御战的假情报 ‚ 秦将听后十分高兴地说 ‚ 赵军离开邯郸30里就停下不再前进 ‚ 只忙于增筑防御军垒 ‚ 看来阏与就不再属于赵国了。 赵奢打发走了秦军间谍以后 ‚ 立即下命令全军卷起甲衣 ‚ 急速行军 ‚ 两天一夜就赶到了阏与前线 ‚ 抢占了北山上的军事制高点 ‚ 顶住了秦军猛烈的进攻 ‚ 然后纵兵出击 ‚ 大败秦军 ‚ 解了阏与之围。 这是秦赵军事对峙以来赵国取得的一次最重大的胜利 ‚ 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由于这次特大的军功 ‚ 赵奢被赵王封为马服君 ‚ 成为与廉颇、蔺相如级别相同的赵国最高官员。 这场战争以后 ‚ 邯郸很快成为东方六国的政治中心 ‚ 纵横智谋之士云集邯郸 ‚ 策划对付秦国的谋略。 赵奢当年驻军修垒的紫金山、堵山一带 ‚ 也由于这场抗秦战争的胜利而知名天下。 过了几年 ‚ 赵奢去世了 ‚ 埋葬在紫金山。 紫金山由此改称马服山。 应该说 ‚ 赵奢墓地的选择 ‚ 紫金山是首选的地方 ‚ 赵奢生前有遗嘱把墓地选在这个地方也是有可能的。 紫金山这个地方除了山川雄奇秀美和是赵奢的封地以外 ‚ 更主要的是赵奢率军在这里运用谋略 ‚ 从这里出奇兵打了一场秦赵对峙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战争 ‚ 赵奢一生的功业也在这里达到了顶峰。 赵奢长眠紫金山 ‚ 是有象征纪念意义的。

            赵奢冢所在的位置 ‚ 在紫金山东南山坡的一块台地上。 这块台地约有二三亩地 ‚ 背靠耸拔雄伟的紫峰 ‚ 左右有坡体拥围 ‚ 象稳重气派的罗圈椅一样。 台地右前方有一道雄伟的山梁 ‚ 当地人叫作“龙脉” ‚ 这条“龙脉”向东南方向伸延 ‚ 直到邯郸市郊明朝兵部尚书张国彦的墓地。 台地左前方也有一座高大的山峰 ‚ 山腰有“王乔洞”古迹 ‚ 王乔是古代长寿仙人 ‚ 知名度很高。 台地位势高敞 ‚ 视野开阔 ‚ 站在台地上可以清楚看到邯郸市人民路上往来奔驰的车辆。 如果按古代“因山为陵”的选墓标准来衡量.这里的位置是相当好的。 我们认定赵奢冢墓所在的位置有以下四个依据:一是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赵奢冢在邯郸界西山上.谓之马服山。 ”南朝宋代裴骃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集解中引述了这条史料。 《晋书.张华传》记载 ‚ 张华“强记默识 ‚ 四海之内 ‚ 若指诸掌”。 张华是范阳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南)人 ‚ 范阳距邯郸较近 ‚ 邯郸的古迹轶闻他应该了解熟知 ‚ 并具有可信性。 二是明、清时期《邯郸县志》引述张华的说法 ‚ 指认赵奢冢在紫金山上 ‚ 故又名马服山。 三是明、清时期《武安县志》记载 ‚ 赵国名将马服君死后葬紫金山 ‚ 故又名马服山。 四是当地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赵奢冢在这个地方并有古代纪念祭祀遗物左证。 因此 ‚ 邯郸紫金山是依据充分、历代公认的马氏祖源地。

            赵奢去世后 ‚ 秦军再次大举进攻赵国 ‚ 赵国老将廉颇在长平顶住了秦军的强大攻势。 这时秦国间谍来到邯郸 ‚ 用千金贿赂赵国的权臣 ‚ 散布流言说 ‚ 秦军不怕廉颇 ‚ 真正害怕的只有赵奢的儿子赵括。 这时赵惠文王已经去世 ‚ 继位的赵孝成王竟然听信了秦国间谍的流言 ‚ 任命赵括为主将 ‚ 代替廉颇。 赵括从小在父亲赵奢身边学习兵法 ‚ 读了不少兵书 ‚ 谈论起军事问题来 ‚ 头头是道 ‚ 认为天下没有谁能抵得上他的 ‚ 不过赵奢并不认为赵括的话可行。 赵括的母亲问为什么这样看 ‚ 赵奢说 ‚ 战争是要死人的 ‚ 可是赵括夸夸其谈 ‚ 把战争说的太容易了 ‚ 赵国不用赵括则罢 ‚ 如果一定用赵括为将 ‚ 使赵军倾败的一定是赵括。 赵括的母亲牢牢地把赵奢的话记在心里 ‚ 所以赵王任命赵括为主将 ‚ 在赵括率军队将要出发的时候赵母上书给赵王 ‚ 申说不能派赵括为将。 赵王问为什么 ‚ 赵母陈述了理由 ‚ 还举出赵括与赵奢为将的种种不同表现。 赵王说 ‚ 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 赵母说 ‚ 大王既然已经决定派赵括为将 ‚ 假如有不称职的事 ‚ 我该不会受到连累吧?赵王答应不会牵连赵母。 真是知子莫如父 ‚ 赵奢不幸言中了。 赵括到了长平前线 ‚ 立即改变了廉颇的作战部署 ‚ 更改军纪号令 ‚ 撤换军官。 老谋深算、善于用兵的秦将白起听到后 ‚ 假装大军败走 ‚ 暗派两支骑兵载断了赵军的粮道 ‚ 把赵军分割成两部分。 于是赵军军心涣散士气动摇。 赵军被秦军围困40多天 ‚ 全军缺粮挨饿。 赵括派出精锐部队突围 ‚ 他亲自带领与秦军搏斗。 秦军射杀了赵括 ‚ 赵军大败 ‚ 几十万大军投降 ‚ 白起把他们都活埋坑杀了 ‚ 赵军前后死亡官兵共计45万人。 赵王因为赵母有言在先 ‚ 终究没有杀她。 赵母不予追究 ‚ 自然赵奢的家族也就保全下来 ‚ 其中也包括赵奢的孙子后改姓马的马兴。 赵母不护子短 ‚ 为国为家 ‚ 处事果断 ‚ 深明大义 ‚ 受到后人的颂扬。 赵括长平之战的惨败 ‚ 给赵奢一家带来了奇耻大辱 ‚ 也招来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可以想象 ‚ 几十万阵亡将士们的家属会怀着怎样的悲愤怨恨的心情来仇视斥责赵括。 在这种情况下 ‚ 深明大义、处事果断的赵母毅然决定把赵氏改为马服君封号的马服氏 ‚ 后来简称马。 考察历史文献 ‚ 赵括时赵奢家族尚姓赵 ‚ 证明不是从赵括改姓氏 ‚ 而是在赵括之后马兴时改姓氏的。 而改姓氏这样的举族大事 ‚ 只有在赵母这样德高望重的长辈主持下才可以来办。 所以应该得出结论 ‚ 是在赵括长平之战兵败后赵母在邯郸把赵氏改为马氏的。

            秦灭赵 ‚ 赵奢的孙子马兴从邯郸徙往咸阳。 到西汉时 ‚ 又有一位邯郸的赵奢后人叫马权的 ‚ 他做了二千石的官吏 ‚ 于是把家由邯郸迁到了咸阳扶风。 马权是在马兴徙往扶风后又一次徒往扶风的赵奢后裔。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 ‚ 马权是马兴的曾孙 ‚ 时间相隔大约一百二十三年。 马兴是否在秦亡后曾迁回邯郸还是马权留在邯郸的后人 ‚ 历史文献没有记载。 这支马姓在西汉因马何罗、马通谋刺汉武帝被诛 ‚ 马氏家族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 ‚ 长期遭压抑 ‚ 直到东汉马援时期才重新振起。

            东汉时期 ‚ 马氏英杰人物骤然涌现.真是人才辈出 ‚ 群星璀灿。 这是马氏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东汉马氏的光辉历史是从扶风茂陵马援开始的。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字文渊 ‚ 扶风茂陵人也。 其先赵奢为赵将 ‚ 号曰马服君 ‚ 子孙因为氏。 武帝时 ‚ 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 曾祖父通 ‚ 以功封重合侯 ‚ 坐兄何罗反 ‚ 被诛 ‚ 故援再世不显。 援三兄:况、余、员 ‚ 并有才能 ‚ 王莽时皆为二千石。 ”唐李贤注:“马服者 ‚ 言能驭马也。 《史记》:赵惠文王以奢有功 ‚ 赐爵号为马服君。 《东观记》徙茂陵咸欢里。 ”《后汉书》的记载明确了马援是赵奢的后裔 ‚ 马援的祖上从邯郸徙往扶风茂陵。 唐代李贤注明确了赵奢被封马服君的“马服”含义 ‚ 又明确了徙扶风茂陵的地方是成欢里。 马援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名 ‚ 他从小立志壮烈 ‚ 长大后有勇有谋 ‚ 很能打仗 ‚ 立过很多战功 ‚ 曾经征讨交趾(现在越南境内)。 马援有句名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 以革裹尸还葬耳 ‚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这句话后来成为有名的“马革裹尸”的成语典故。 马援家教很严 ‚ 在征讨交趾时 ‚ 曾写过有名的《诫兄子严、敦书》。 这封书信是中国家教史上的名篇 ‚ 与诸葛亮的《诫子书》齐名。 马氏家族后来由于有很好的家教 ‚ 出了许多有作为的人物 ‚ 可能和马援的这封诫侄书信有关。 马援的夫人蔺氏也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女姓 ‚ 对于教育马氏的子侄晚辈也付出了辛劳。 马严有七个儿子 ‚ 知名的有马绩、马融。 马绩博览群籍 ‚ 奉诏与班固的妹妹班昭完成了《汉书》的八表及《天文志》的续写工作。 马融少有俊才 ‚ 博通经籍 ‚ 是东汉著名的大学者 ‚ 东汉很多著名学者都出于马融门下。 《后汉书.马融传》记载:“融才高博洽 ‚ 为世通儒 ‚ 教养诸生 ‚ 常有干数。 涿郡卢植 ‚ 北海郑玄 ‚ 皆其徒也。 善鼓琴 ‚ 好吹笛 ‚ 达生任性 ‚ 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 ‚ 多存侈饰。 常坐高堂 ‚ 施绛帐 ‚ 前授生徒 ‚ 后列女乐 ‚ 弟子一次相请 ‚ 鲜有人人其室者。 ”马援的小女为东汉明帝明德皇后。 《后汉书.皇后纪》记载 ‚ 这位皇后不但衣着朴素 ‚ 不爱游乐 ‚ 好读诗书 ‚ 而且不信巫祝。 明帝去世 ‚ 章帝即位 ‚ 尊为太后。 太后其年寝疾 ‚ 不信鬼神小医 ‚ 数敕绝祷祀。 至六月.崩。 在位二十三年 ‚ 年四十余。

             三国时期 ‚ 扶风马援的后裔出了马腾、马超父子这样的风云英雄人物。 《三国志.蜀书.马超传》记载:“马超字孟起 ‚ (右)扶风茂陵人也。 父腾 ‚ 灵帝末与边章、韩遂军具起事于西州”。 裴松之注:“《典略》曰:腾字寿成.马援后世也。 桓帝时 ‚ 其父 ‚ 字子硕 ‚ 尝为天水兰干尉。 后失官 ‚ 因留陇西 ‚ 与羌错居。 家贫无妻 ‚ 遂娶羌女 ‚ 生腾。 ……及腾之入 ‚ 因诏拜超为偏将军 ‚ 使领腾营。 又拜超弟休奉车都尉 ‚ 休弟铁骑都尉 ‚ 徙其家属皆诣邺 ‚ 惟超独留。 ”从史料记载来看 ‚ 马腾、马超及超弟休、铁都具有汉、羌混合的血统 ‚ 这是当时边境一带民族融合的社会产物。 东汉三国时期扶风茂陵马援的后裔 ‚ 除了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马融和勇武绝伦的将军马腾、马超外 ‚ 还出过一位中国古代非常杰出的科学家马钧。 《三国志.魏书.杜夔传》裴松之注说:“时有扶风马钧 ‚ 巧思绝世。 ”裴注引晋傅玄序说 ‚ 马钧是“天下之名巧”。 马钧改进绫机 ‚ 发明指南车 ‚ 发明制作翻车 ‚ 就是后来的龙骨水车 ‚ 还设计制造了以水为动力的木制机器人。 马钧改进制作的连弩 ‚ 比诸葛亮制造的连弩效果提高了五倍。 马钧又制作了发石车 ‚ 可以连续发击 ‚ 首尾电至。 马钧的发明创造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以上考察 ‚ 可以知道东汉王三国魏晋时期 ‚ 赵奢的后裔扶风马氏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 ‚ 其中有文士 ‚ 有武将 ‚ 有工技巧匠诸多方面的人才 ‚ 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魏晋以后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 ‚ 社会动乱的剧烈持续 ‚ 赵奢后裔的马氏开始流布到全国更广阔的地域。 西晋“八王之乱”导致政局失控 ‚ 黄河流域陷入十六国大乱 ‚ 人民在战乱中流离失所 ‚ 四方迁徙 ‚ 受到极大的苦难。 晋元帝渡江南迁 ‚ 开始了东晋王朝。 跟随晋元帝渡江的中原大族有百家 ‚ 因此江东有《百谱》(《百家谱》。 东晋政权主要是这100家大族的政权 ‚ 后来渡江的北方士族不得享受同等的权利。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门阀士族兴盛的时期 ‚ 门阀士族中有等级之分 ‚ 又有侨、吴、郡、虏四姓的地区之别。

             据《新唐书.柳冲传》记载 ‚ 马氏不在冠首的四等姓族之中。 隋唐以后 ‚ 门阀士族制度衰落 ‚ 科举制度逐渐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唐代贞观初年 ‚ 唐太宗想造成以唐宗室大臣为主体的新士族集团 ‚ 于是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菜四大臣编撰《氏族志》 ‚ 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士族家谱 ‚ 依据史书和文献记载 ‚ 鉴别世系 ‚ 纠正姓氏。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 ‚ 书成 ‚ 颁布天下。 这就是著名的《大唐氏族志》 ‚ 共100卷 ‚ 但后来这部大书却散佚失传了。 在《大唐氏族志》修成的前4年 ‚ 即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五月 ‚ 吏部尚书高士廉等先后搜集了85郡的398姓 ‚ 开列出来上奏唐太宗 ‚ 获得初步批准后 ‚ 就依据它来修撰《氏族志》。 这个文献 ‚ 就是《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 在敦煌石室残卷中 ‚ 发现了这个奏疏的抄件 ‚ 这件文物现藏国家图书馆。 据考证 ‚ 这一残卷并非贞观八年底本抄录 ‚ 而是(公元742-75年)以后抄写的。 残卷末所引奏文称原件共是“八十五郡 ‚ 含三百九十八姓”。 现存残卷中 ‚ 只留下66郡 ‚ 266姓。 遗憾的是 ‚ 残卷开头部分的关内道、陇右道诸州郡都缺失了 ‚ 这对我们考察马氏源流 ‚ 不能不是一个大损失。 但我们对缺失的部分 ‚ 还有一个补救的办法 ‚ 就是宋代乐史在太平兴国年问(公元976—983年)编撰的《太平寰宇记》 ‚ 这部书的若干州下记载了该州的郡望和郡姓。 我们将敦煌残卷《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和《太平寰宇记》相对照 ‚ 发现扶风郡六姓望族中 ‚ 马氏居首。 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市)六姓中 ‚ 马姓是其中之一。 对于敦煌石室贞观八年条举残卷的缺文 ‚ 也有一个办法 ‚ 就是我们在上文引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关于马周、马植、马燧的记载前的文字说明。 这段文字 ‚ 认定唐代三相马周、马植、马燧是马服君赵奢的后裔。

            《新唐书》的记载应该是和当时的权威谱牒文献核实过的。 马氏在唐代又出现了一个人才辈出的。 唐初宰相马周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 ‚ 李世民曾为马周题写过“鸾凤凌云 ‚ 必资羽翼:股肱之寄 ‚ 诚在忠良”高度赞誉的飞白书链。 (《旧唐书.马周传》)。 中唐时期的马植“文雅之余 ‚ 长于吏术” ‚ 具有很强的政务管理才能 ‚ “以文学政事为时所知”。 《旧唐书.马植传》)。 晚唐时期的马燧.从小就有“建功于代(世) ‚ 以济四海”的高远志向。 (《旧唐书.马燧传》)他有胆有识 ‚ 很会打仗 ‚ 颇有始祖赵奢的遗风。 特别是在打击藩镇割据势力 ‚ 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德宗为马燧赐写过《宸戾》、《台衡》二铭 ‚ 加以褒崇。 又让图形凌烟阁 ‚ 列于元臣之次 ‚ 1997年 ‚ 邯郸市永年县临洺关发现了一块唐碑 ‚ 这块唐碑的碑文关于马氏祖源的记述 ‚ 对《世本》、《姓谱》、《元和姓纂》、《新唐书》、《广韵》、《太平寰宇记》等历史文献中关于马氏祖源的记述作了有力的印证。 这块碑的碑文是唐朝昭义军节度使押衙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扶风郡马府君及夫人太原王氏合葬墓志铭并序。 墓志铭并序的原文是:“公讳连 ‚ 字口口 ‚ 苗裔始自禹 ‚ 以益伯(应为伯益一笔者注)之后。 春秋既微 ‚ 赵为强国 ‚ 因赵奢封马服君 ‚ 故有马姓。 降及汉代 ‚ 有辛息侯(应为新息侯 ‚ 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一笔者注)。 才名冠古 ‚ 枝叶传芳。 厥后子孙流散华夏 ‚ 公遂为广平人也。 曾祖讳嘉端 ‚ 官绪源由 ‚ 家口备载 ‚ 今不具述。 皇祖讳口口令 ‚ 使持节隰州诸军事 ‚ 守西州刺史 ‚ 永窆千秋之阙.以广明元年庚子岁十月辛巳朔五日乙酉 ‚ ……征黄之竹帛犹存 ‚ 借寝之歌谣尚在……皇考讳询。 节度使押衙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 ‚ 其辞:粤于唯马氏 ‚ 伯益之族。 造父绍赢 ‚ 是封马服。 降及息侯 ‚ 时称良牧。 枝湃既荣 ‚ 流散芬澳。 ”广明元年 ‚ 是公元880年 ‚ 这时已到晚唐僖宗时期。 墓志记述的马氏祖源 ‚ 与历史文献中的记述是相一致的。 由这些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的记述可以证明 ‚ 唐宋时期对于马氏祖源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认同是当时社会的公论。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 是国家统一疆域广大的时期 ‚ 也是中华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 在这一历史阶段 ‚ 马氏在全国有了更大范围的徙居流布。

             五代十国时期 ‚ 马殷为楚国国君。 这是马氏家族中唯一的帝王家族 ‚ 传六主。 马殷是许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人 ‚ 他的儿子马希萼说 ‚ 他们的家族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 唐末 ‚ 河南马氏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 ‚ 在福建落户 ‚ 成为最早由中原进入东南沿海一带的一支马氏。 这支马氏先祖当是扶风马氏的支脉洛阳马氏的族人。 宋代以后 ‚ 闽粤地区马氏逐渐增多起来。 宋朝马之纯兄弟五人供职于朝而落籍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 从此显达。 据《史家渡马氏宗谱.马氏南渡绩谱考略》记载 ‚ 这支马氏在西汉世居扶风 ‚ 东汉时迁往河南、四川等地 ‚ 晋朝时又徙居汝南、东平。 宋代东平马氏又迁福建莆田、浙江龙游等地。 后莆田一支迁广东潮州、龙游 ‚ 一支迁浙江、宁波等地。 至明代 ‚ 马氏族人遍布福建。 至清代 ‚ 马氏移居台湾 ‚ 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各地。

             河南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马氏也是赵奢后裔。 据《马氏墓志》记载:“君讳师 ‚ 字元方 ‚ 其先扶风人也。 因任播迁 ‚ 遂为相州安阳人也。 ”

            湖北英山马氏 ‚ 也是赵奢后裔。 据《湖北英山马氏宗谱》记载 ‚ 英山马氏是扶风马氏的支脉 ‚ 后成为湖北马氏的大族。

            在明朝初年的大移民后 ‚ 赵奢的后裔马氏在全国徙居流布的范围更大更广。 据东光《马氏家乘记载》明朝时北直隶东光马氏肇自扶风 ‚ 明永乐二年(公元l 404年)由山西陵川迁往东光。

            最近我曾赴陕西西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毕公村马援故里和扶风县马援墓考察 ‚ 在毕公村马援祠见到了一部马援后裔保存的《西秦马氏家谱》。 这部马氏家谱是山西省柳林县青龙村马声达保留下来的。 明朝有一位叫杰的人到山西作官 ‚ 并在山西安了家 ‚ 就把毕公村马氏家谱抄写带到了山西。 由于毕公村在“文化大革命”中把家谱都烧掉了 ‚ 所以毕公村从山西复印的马氏家谱就成为研究马援家族史的一件珍贵文物。 这部马氏家谱在前面的文字叙述中是这样记载的:“始祖名援 ‚ 字文渊 ‚ 东汉光武时伏波大将军新息侯 ‚ 谥忠 ‚ 敕封忠显王。 家世西秦 ‚ 其府风翔 ‚ 其县扶风 ‚ 县东三十里茂陵山居住 ‚ 系定安里六甲人氏。 将军墓在县西十里伏波村。 九月十四其生曰也。 三月初十其卒曰也。 合族献戏数日。 县东门外东坡有祖庙一座 ‚ 南门外飞凤山有古班马祠一座 ‚ 西门外有古牌坊一座 ‚ 上书‘班马名区’四字。 由茂陵移居县东南二十里伏波古庄 ‚ 又名马家墒坨。 有家祠祖庙一所 ‚ 前有水一池 ‚ 俗名涝灞 ‚ 载在志书。 ”家谱中还有赵奢孙兴由邯郸徙往扶风茂陵成欢里的记载。 在考察中我还实地考察了毕公村以东l 0华里的茂陵和毕公村西北扶风县西7华里的马援墓。 这部家谱的价值在于对马援的故里、墓址、家祠祖庙作了准确的记述。 除了毕公村马援祠堂中有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的碑文可做证明外 ‚ 祠堂前的那个涝灞遗址还在 ‚ 只是其中已经没有水了。 更为重要的是.厘正了《辞海》中的茂陵条目是汉武帝陵而不是马援六世祖马权由邯郸徙居扶风的茂陵。 这两个茂陵不是一个地方 ‚ 相距有百里左右 ‚ 许多书刊和资料的注释为马兴、马权徙往咸阳扶风的茂陵在兴平县东北 ‚ 这是不正确的。 我认为《辞海》茂陵条目下应补上这一内容。 毕公村马氏家谱记载扶风茂陵及马援故里的具体地址 ‚ 对于马氏祖源的考察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这部家谱全国目前已知的还有90多部马氏家谱 ‚ 其中许多家谱是赵奢的后裔 ‚ 但是 ‚ 我想可能还有赵奢后裔的马氏家谱未被发现.还需要做更深入的察访工作。

            在马氏群体族姓发展中 ‚ 有一个问题需加以说明 ‚ 这就是民族融合现象。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 民族融合的范围加大 ‚ 马氏与边境少数民族通婚的现象更加普遍。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 三个王朝中有两个王朝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 民族融合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 特别是一些如回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加入了马氏的群体。

            在赵奢以后两干多年的马氏家族繁衍发展的过程中 ‚ 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家族精神风范。 这种精神风范从马氏谱牒的记载中 ‚ 从马氏许多杰出人物的言行、事迹和功业中一再体现出来。 大体来说 ‚ 马氏家族的精神风范似可进行以下概括:

             为将:骁勇善战 ‚ 足智多谋。 马革裹尸 ‚ 义无反顾。

             为相:高策良谋 ‚ 识见卓绝。 股肱赤忠 ‚ 高风亮节。

             为文:才高博洽 ‚ 绛帐垂风。 不拘陈习 ‚ 达生任性。

             为技:工妙技奇 ‚ 巧思绝世。 遗惠国人 ‚ 千代称智。

              为母:质朴无华 ‚ 贤慧端庄。 严教子孙 ‚ 治家有方。

              为民:敦厚谨慎 ‚ 节俭谦虚。 孝敬父母 ‚ 和睦乡里。

            马氏家族的精神风范是从赵奢夫妇肇源开始的 ‚ 后代子孙又不断丰富发展 ‚ 创新增辉。 后来少数民族的马氏 ‚ 也为马氏家族精神风范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马氏家族的精神风范的精髓是 ‚ 立志高远 ‚ 以国为重;建功立业 ‚ 勇当大任。 中国古代许多仁人志士对马氏英杰人物的壮志豪气和高尚情操无比钦佩 ‚ 倾心景仰。 但是 ‚ 正如任何家族都不可避免地要出逆子和不肖子孙一样 ‚ 马氏家族也出过这样的人物。 对于他们背逆马氏家族精神的言行 ‚ 马氏家族会立即采取措施 ‚ 与背逆的言行划清界限 ‚ 加以区分。 赵括“纸上谈兵”的轻浮行为 ‚ 与其父赵奢持重谨慎的作风截然不同。 对此 ‚ 赵奢有言在先 ‚ 括母也留语于前。 赵括兵败后 ‚ 赵奢家族立即改赵氏为马服氏 ‚ 以尊崇赵奢的精神风范 ‚ 由此开马氏之源。 西汉马何罗、马通 ‚ 与佞人江充交往 ‚ 谋刺汉武帝 ‚ 马援的女儿即汉明帝的皇后断然把马通改莽通 ‚ 马何罗改莽何罗 ‚ 除去马氏 ‚ 把他们的谋逆行为与马氏的家族精神风范严加区分。 马氏家族精神勇于维护优秀的 ‚ 淘汰丑劣的 ‚ 开创新美的 ‚ 由此代代相传 ‚ 世世沿袭 ‚ 这是马氏家族繁茂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中华姓氏发展史上 ‚ 马氏作为胜姓 ‚ 得姓较晚 ‚ 然而后来居上 ‚ 很快发展为驰名天下的大姓 ‚ 马氏家族精神风范的文化基因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马氏家族精神风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 有的皇帝把马氏赐给内附的少数民族 ‚ 也有的少数民族自己取马为姓 ‚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对马氏家族精神风范的敬慕与向往。 应该指出 ‚ 这些少数民族的马氏与汉族马氏和睦相处 ‚ 亲如一家 ‚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马氏家族精神风范的包容性与宽厚性。 少数民族马氏也曾出过大批英杰人物 ‚ 他们的功业也是马氏家族精神风范的结晶。

            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考察研究马氏祖源的时候 ‚ 深深为肇源于邯郸紫金山的马氏家族大起大伏 ‚ 波澜壮阔 ‚ 光辉灿焖的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 马氏始祖赵奢的丰功伟略和人格魅力将名垂青史 ‚ 万古流芳。 马氏祖源地是一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邯郸市对马氏祖源地的建设非常重视 ‚ 已经制定了紫金山的建设开发规划 ‚ 正在筹建高档次、高品位的文化名胜园区。 中华马氏祖源地是名胜园区的一个重要文化亮点。 我们将努力为中外马氏后裔创造寻根祭祖的良好环境 ‚ 以马氏祖源地为文化平台 ‚ 建立联系海峡两岸和东南亚、欧美及世界各地马氏同胞的亲情纽带 ‚ 筑起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我们期望 ‚ 马氏家族优秀的精神风范在新的历史时代能够得到新的传承和发扬。 我们坚信 ‚ 马氏家族的优秀子孙必将不负国人厚望 ‚ 在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腾飞方面 ‚ 在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发展方面 ‚ 一定会一马当先 ‚ 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汉族马氏家族的迁徙与分布

           汉民族共同的祖先炎帝、黄帝 ‚ 这两大部落集团起源于黄河中上游地区 ‚ 活动范围东至今黄海、西至宁夏南部 ‚ 南至洞庭湖 ‚ 北至河北 ‚ 陕西北部。 但是这两大部落集团并没有占有这一地区 ‚ 而是处于不断的迁移和战争之中 ‚ 说明了在当时的条件下 ‚ 即使一个居统治地位的部落集团 ‚ 还经常受到同类或自然的威胁 ‚ 不得不经过战争或迁移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马姓作为黄帝的后裔 ‚ 先祖颛顼居帝邱 ‚ 即今河南省濮阳东南 ‚ 而皋陶、伯益其后 ‚ 就一直在黄河流域 ‚ 今中原地区迁徙生活着。 一直到造父 ‚ 在西周时被封于赵城 ‚ 即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 ‚ 西周末年成为了晋的属国。 晋献公时赵夙受封于耿 ‚ 即今河津县东南。 晋文公时赵衰被封为原大夫 ‚ 迁居于原 ‚ 今河南济源县西北 ‚ 但是这一时期赵氏宗族大多还在耿。 晋定公十五年(前497) ‚ 赵简子开始以晋阳 ‚ 今太原市西南为基地。 赵襄子在晋定公三十六年(前476) ‚ 灭代国(今河北蔚县一带) ‚ 封给了侄子赵周 ‚ 称代成君。 这是赵氏宗族迁移的东北终点。 赵献侯即位(前423) ‚ 迁都于中牟 ‚ 今河南鹤壁市西。 赵与韩、魏三家分晋后 ‚ 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被承认为诸侯 ‚ 建都于晋阳。 赵敬侯元年(前386)又由中牟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 至此 ‚ 赵的疆域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和河北西南部这一广大的区域。 马姓始祖赵奢在邯郸出生 ‚ 生活 ‚ 后参与了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 赵武灵王于二十年(前306)开始发动对中山、林胡、楼烦这些小国的进攻 ‚ 至赵惠文王三年(前296)灭中山国 ‚ 疆域扩大到今河北西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河套地区。 在赵惠文王当政期间 ‚ 赵奢曾在燕国任上谷太守 ‚ 后回赵国先任田部吏 ‚ 后任将军 ‚ 率军征战四方 ‚ 但赵奢家族一直居住于邯郸。 公元前228年 ‚ 秦军攻破赵国 ‚ 赵王迁降。 据《史记·秦实施了一次规模最大的移民 ‚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 以每户五口计 ‚ 共有60万。 移民的来源虽然号称“天下” ‚ 但显然基本是出于关东 ‚ 这是秦帝国由关东徙民关中的开始。 其中秦始皇把赵奢的孙子马兴家族从邯郸迁到咸阳 ‚ 这是马氏宗族第一次大规模的迁徙 ‚ 是被迁徙的12万户豪富强族中之一。 秦始皇为安抚马兴 ‚ 封他为武安侯 ‚ 宗使。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 ‚ 秦王朝又“徙三万家丽邑 ‚ 五万家云阳” ‚ 这次迁移的对象是以咸阳居民为主 ‚ 丽邑在今陕西临潼西北 ‚ 是秦始皇的陵墓所在 ‚ 云阳在今陕西淳化县境 ‚ 迁徙的原因是咸阳城小 ‚ 人满为患 ‚ 这样不仅能疏散咸阳人口 ‚ 还能在秦陵旁形成一个壮观的城市 ‚ 所以三十五年的移民是二十六年移民在关中的扩散和再安置。 马氏宗族在此期间 ‚ 是否有族人迁至丽邑或云阳 ‚ 因史料还未发现有记载 ‚ 也就无法肯定。 后来秦王朝又多次迁徙东方的豪强大族到关中就近监视 ‚ 或者迁移到巴蜀等偏远地区 ‚ 以割断他们同世代居住的地方的联系。 始皇本纪》记载 ‚ 刚刚实现了统一全国的秦王朝 ‚ 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在战国末年和西汉初年 ‚ 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叫做“强宗大族”的势力 ‚ 这时期的“强宗大族” ‚ 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六国旧贵族和地方势力 ‚ 一部分是汉代新贵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 ‚ 另一部分则是残留的势力强大的家族 ‚ 也被称之为“强豪大族”、“豪右著姓”。 由于秦和西汉政权采取分化打击的政策 ‚ 他们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秦末大起义中 ‚ 六国贵族乘势而起 ‚ 以复国为号召 ‚ 拥兵自重。 各路豪杰为争夺统治权 ‚ 互相拼杀 ‚ 由于战乱 ‚ 秦始皇实关中的成效几乎完全消失 ‚ 这从西汉初关中的状况可以得到证明。 汉高祖刘邦扫灭了群雄 ‚ 统一了天下 ‚ 推翻了只存在15年的秦王朝。 刘邦称帝后定都雒阳(今河南洛阳) ‚ 固然是出于功臣大将多为关东人 ‚ 不愿西去 ‚ 但关中经过浩劫 ‚ 已残破不堪 ‚ 人口锐减。 秦国灭亡后 ‚ 部分马氏家族成员从咸阳迁回了故居邯郸。
   鉴于六国贵族死灰复燃的先例 ‚ 加之关中人口稀少。 诸侯王国占据了大片土地和大量人口。 这时匈奴又南侵 ‚ 逼近关中。 于是 ‚ 汉高祖五年(前202)五月 ‚ 也即在迁都关中之前 ‚ 刘邦下诏“诸侯子在关中者 ‚ 复之十二岁 ‚ 其归者半之” ‚ 以赋税上的优待吸引他们留在关中。 后九月 ‚ 又徙诸侯子于关中。 大约与此同时 ‚ 又徙吏二千石至长安。 当时已封为列侯的功臣都留居在长安。 封为关内侯一级的 ‚ 按规定得移居关中。 然而这些措施所增加的人口还是有限的 ‚ 而关东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依然相当强大 ‚ 加上异性诸侯又地广人众 ‚ 战争平息后流民回归到原居住地 ‚ 所以 ‚ 关东的人口增长速度远比关中的快。 同年六月 ‚ 奉春君刘敬对刘邦奏曰:“今陛下虽都关中 ‚ 实少人 ‚ 北近胡寇 ‚ 东有六国强族 ‚ 一日有变 ‚ 陛下亦未得安枕而卧也。 ”“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 ‚ 去长安近者七百里 ‚ 轻骑一日一夕可以至。 ”因此他建议“徙齐诸田 ‚ 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 ‚ 且实关中 ‚ 无事可以备胡 ‚ 诸侯有变 ‚ 亦足率以东伐 ‚ 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刘敬首倡的徙民关中的建议 ‚ 正好符合刘邦的心意 ‚ 为刘邦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于是刘邦立即予以采纳。 汉高祖九年(前198)十一月 ‚ “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 ”据《史记》、《汉书·娄(刘)敬传》记载 ‚ 除五姓之外 ‚ 还有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 ‚ “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 这是西汉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 ‚ 也是人数最多的移民之一 ‚ 对关中的开发影响也最大。 马氏族人在这次大规模的徙民中应该有族人被徙至关中。
    汉初另一次移民是高祖七年(前200)为太上皇在丽邑建新丰。 但自从汉高祖刘邦以后 ‚ 移民实关中已成为常制 ‚ 而且设置陵县也成为安置关东移民的一项主要的方法。 西汉元帝前的诸帝 ‚ 即位后就开始修筑陵墓 ‚ 同时徙民于建在陵旁的邑(陵邑) ‚ 至皇帝死后葬入陵墓 ‚ 陵邑即成为陵县。 西汉诸帝陵县设置有高帝长陵 ‚ 惠帝安陵 ‚ 文帝霸陵 ‚ 景帝阳陵 ‚ 武帝茂陵 ‚ 昭帝平陵 ‚ 宣帝杜陵 ‚ 以上七陵 ‚ 都在长安附近。 其中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渭北 ‚ 合称五陵。 他们多次迁徙“郡国豪强”、韩、赵、魏、燕、齐、楚等六国贵族大姓、官僚强宗豪族于关中地区 ‚ 并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 ‚ 对徙民须“与利田宅” ‚ 《关中记》云:“徙民置县凡七 ‚ 长陵、茂陵各万户 ‚ 余五陵各五千。 ”这些为新迁的关东大姓迅速发展为关中的新豪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汉武帝在位日久 ‚ 其茂陵规制最大。 主父堰曾上言武帝曰:“茂陵初立 ‚ 天下豪杰兼并之家 ‚ 乱众之民 ‚ 皆可徙茂陵 ‚ 内实京师 ‚ 外销奸猾 ‚ 此所谓不诛而害除。 ”此策为汉武帝所采纳。 茂陵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 陵邑始建于建元二年(前139) ‚ “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 ‚ 田二顷。 ”元朔二年(前127)夏 ‚ “又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茂陵。 ”太始元年(前96年) ‚ “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 据《三辅黄图》引《三辅旧事》记载 ‚ 共徙户一万六千。 汉武帝三次往这里徙民 ‚ 因此汉末茂陵人口亦为诸陵县之冠 ‚ 人口超过了首都长安 ‚ 扶风秦时就为三十六郡之一 ‚ 所辖范围比较广 ‚ 当时扶风一带繁华甲天下 ‚ 具有天府之国之称。 《后汉书·马援传》中曰:“武帝时 ‚ 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 ”马氏家族就是在这一时期 ‚ 以奉禄二千石的身份 ‚ 相当于九卿、郡太守、都尉、郎中令一级的职官 ‚ 并作为被迁徙的主要对象之一。 马氏家族由已被封为重合侯 ‚ 官任侍中的马通率领 ‚ 从邯郸迁往扶风茂陵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曰:“坐何罗反 ‚ 徙扶风茂陵成欢里”。 故《汉书·地理志》中说:“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诸陵 ‚ 盖亦以强干弱支 ‚ 非独为奉山园也”。 据考证 ‚ 茂陵成欢里就是今陕西省西安市扬凌高新技术开发区境内的毕公村 ‚ 毕公村原名马服村 ‚ 原属扶风县管辖 ‚ 附近有一茂陵山 ‚ 这一地区当是马氏家族从邯郸迁居此处无疑。 马通率领马氏家族迁扶风茂陵 ‚ 这是马氏家族第二次大规模的迁徙。 从此 ‚ 扶风茂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 并成为马氏的郡望和发祥地。 也造成了马氏发详地与姓氏发源地的不一致。
    移民的特点是:移民以关东为主要来源 ‚ 安置徙入陵县的民户一般要赐田宅、赐钱。 还有陵县中官僚地主、高訾富户、豪杰兼并之家相对集中 ‚ 治理起来实非易事 ‚ 关东地主富户移居关中并非自愿 ‚ 基本都是出于行政手段的强制性迁移。 在对他们控制力强时 ‚ 就将这些不稳定因素置于近畿 ‚ 这样对朝廷有利。 另一方面 ‚ 朝廷又冒着遭到他们反抗的风险 ‚ 在一定时期只能缓和与关东地主的矛盾 ‚ 以免加剧他们的反抗。 这样对于增强关中实力 ‚ 巩固中央政权 ‚ 削弱各个割据势力 ‚ 遏制匈奴的侵略 ‚ 巩固西北边疆 ‚ 无疑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是这些移民中多为六国贵族后裔和官僚地主 ‚ 所以 ‚ 非生产人口比例很高 ‚ 由于他们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种种特权 ‚ 生活优越 ‚ 妻妾众多 ‚ 人口的繁衍速度也就很迅速。 马氏人口在这时的繁衍速度应该是很快的。 除扶风之外 ‚ 已知西汉成帝时任职于右扶风的马嘉是泰山郡(今山东泰安南)人 ‚ 因马通曾被封为重合侯 ‚ 重合县即今山东勃海一带 ‚ 是否与之有联系 ‚ 也属扶风马氏 ‚ 现还无法确定。 还有在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村西北出土的马良墓葬 ‚ 为西汉晚期墓葬 ‚ 说明在西汉末期大通就有马氏 ‚ 是否也属扶风马氏 ‚ 也无法论断。 另外还有西汉末期 ‚ 东海戚(今山东滕县南)人马宫 ‚ 本姓马矢 ‚ 改为马姓 ‚ 这是目前为止正史中所记载的汉族人第一个改马姓的 ‚ 但其后史籍就未有了记载。 从这些情况来看 ‚ 可以肯定地说 ‚ 马氏在迁居咸阳的100多年时间里 ‚ 肯定有迁往他处的情况 ‚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人口有较大的增长。 在东汉时马姓已越过武陵山由湖南进入贵州。
     历史上马氏人口大发展的显著特点
首先 ‚ 马氏是汉代、明代时的外戚望族。 古代又很讲究门阀 ‚ 即门第阀阅 ‚ 是指封建社会中的世代显贵之家。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姓氏具备高低贵贱之别 ‚ 望族大姓可以占据政权要津。 西汉时期 ‚ 皇室刘氏当然是天下第一大姓 ‚ 在东汉时初步发展。 东汉时茂陵马氏是关中地区外戚豪门的代表性家族之一 ‚ 世代与皇室联姻 ‚ 其人口的孳生条件仅次于“国姓”。 《汉书·外戚传》曰:“谓后之家族 ‚ 言在外边”。 马援的小女儿 ‚ 在汉永平三年(60)立为皇后 ‚ 从而使马家拥有了元舅之资 ‚ 其实在马家的外戚历史上 ‚ 《后汉书·皇后记》中说:“援姑秭妹并为成帝婕妤 ‚ 葬于延陵”。 这就追溯到西汉末期成帝朝 ‚ 算是汉朝的外戚。 而马援的一位胞姐 ‚ 却嫁与篡汉称帝的王莽之子。 因明德马皇后在历史上是有名的贤后 ‚ 汉章帝即位时 ‚ 被尊为皇太后 ‚ 她以西汉败亡的教训为例 ‚ 劝戒章帝封爵诸舅 ‚ 外戚在其所在地的活动情况 ‚ 史料虽然记载不全 ‚ 但为权势之家 ‚ 享受除皇族外所应享受的特权却是肯定的 ‚ 而且外戚之姓氏历来是仅次于皇族姓氏的。 《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防兄弟贵盛 ‚ 奴婢各千人巳上 ‚ 资产巨亿 ‚ 皆买京师膏腴美田 ‚ 又大起第观 ‚ 连阁临道 ‚ 弥亘街路 ‚ 多聚声乐 ‚ 曲度比诸郊庙。 宾客奔凑 ‚ 四方毕至 ‚ 京兆杜笃之徒数百人 ‚ 常为食客 ‚ 居门下。 刺史、守、令多出其家”。 由于马太后严格要求马氏家族成员遵纪守法 ‚ 她曾经下诏给三辅:“诸马婚亲有属托郡县、干乱吏治者 ‚ 以法闻”。 基本上马氏家族也做到了这一点 ‚ 相对来说是较为守法的 ‚ 未能达到功高震主 ‚ 擅权横行霸道的地步 ‚ 所以就没有遭到像其他外戚 ‚ 如窦、梁等外戚受到满门抄斩 ‚ 或者受到首犯问斩家眷充边的结局。
二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集团很重儒崇经 ‚ 为大地主阶级与儒家相结合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马氏在东汉就出现了名满四海的经学世家马融等人 ‚ 他们既拥有大量土地 ‚ 又精通儒家思想 ‚ 迅速掘起为庞大的家族 ‚ 而茂陵马氏在关中的经学世家中 ‚ 同时又身兼外戚豪门 ‚ 具有双重身份 ‚ 所以 ‚ 马氏人口尤其发展的更快。 在东汉永平年间 ‚ 樊、郭、阴、马四姓外戚专权 ‚ 时称四大姓 ‚ 之后世族地主兴起 ‚ 又建立了“九品中正制” ‚ 为望族大姓专权直接打开了通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 马援还有一个不小的贡献--把马姓带到了南方。 历来的古籍对此都有十分详尽的记载。 《水经·温水注》上说:“马文渊(马援)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北 ‚ 有遗兵十余家不返 ‚ 居寿冷岸南面对铜柱 ‚ 悉姓马 ‚ 今有二百户。 交州以其流寓 ‚ 号曰马流 ‚ 言语饮食尚与华同。 ”《唐书·南蛮传》则指出:“又有西屠夷 ‚ 盖(马)援返 ‚ 留不去者才十户 ‚ 隋末滋衍至三百 ‚ 皆姓马 ‚ 俗以其寓 ‚ 故号马流。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也说:“马伏波有余兵十家不还 ‚ 居寿冷县 ‚ 自将婚姻 ‚ 有二百户 ‚ 以其流寓 ‚ 号马流 ‚ 衣食与华同。 ”
   扶风马氏后裔自从伏波将军马援东征西讨时 ‚ 就早已分布于各地。 马援的这番功绩是建立在他征讨交趾、立铜柱表功时期。 当时马援大胜率军回朝 ‚ 有10余户人家 ‚ 或者由于疏漏 ‚ 或者由于他们喜欢当地的风土人情 ‚ 总之是遗留在了寿冷岸南。 这些人家对着铜柱定居下来 ‚ 他们以马为姓 ‚ 互相通姻 ‚ 繁衍生息 ‚ 到隋末就发展有300多户了。 当地人称他们为“马流”因为他们富居异地而又全部姓马。 这些人中虽然很可能有的并不姓马 ‚ 可能由于崇拜马援而改为姓马。 但在冷寿县(今越南广治省广治县北广沿河东岸)定居下来后 ‚ 为了纪念马援 ‚ 统统姓马 ‚ 成为马氏在南方的开基鼻祖。 至今的南海 ‚ 就是今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 ‚ 南至加里曼丹岛 ‚ 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的后裔人称“马留” ‚ 已发展成为一个人数众多的马留民族。
    永嘉南迁是汉人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晋咸宁六年(280) ‚ 晋灭吴 ‚ 暂时结束了三国鼎峙的分裂局面。 西晋元康元年(291) ‚ 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演变为残酷的战争和血腥的屠杀 ‚ “八王之乱”使黄河流域饱受战祸 ‚ 连年战争和残酷的屠杀造成人口锐减 ‚ 经济破坏 ‚ 田园荒芜 ‚ 其中以今河南省境和河北、陕西、山东、山西与之相邻的部分受害最烈。 与此同时 ‚ 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源源不断地内迁。 但是随着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厮杀愈演愈烈时 ‚ 匈奴、氐、羌、羯、鲜卑等族向黄河流域内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 并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为了逃避战祸和匈奴等族由北而南推进的双重压迫 ‚ 中原地区大多数汉人只能选择南迁。 当时由于南方基本保持安定 ‚ 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政权以后 ‚ 成了正统。 所在 ‚ 吸引了大多数的移民。 而贵族 ‚ 官僚 ‚ 地主的迁移必然伴随着他们大量的宗族、附庸、部曲、奴仆人口随着迁移。 因为大规模的南迁发生在永嘉年间(307-312) ‚ 所以历史上称之为“永嘉南迁”。 如马氏在这一时期 ‚ 时有任南海太守的马训 ‚ 率其家族自陕西凤翔 ‚ 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 ‚ 到了江南建康 ‚ 后繁衍为溧阳马氏。 所以 ‚ 这一时期移民的绝对数量和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 ‚ 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从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453) ‚ 南迁的移民络绎不绝 ‚ 历时一百多年 ‚ 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 据《宋书州郡志》记载 ‚ 设置有侨郡23个、侨县75个 ‚ 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 ‚ 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 移民的来源 ‚ 山东占了一半以上 ‚ 其次是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从两汉至南北朝时期 ‚ 马氏除在陕西扶风成为望族外 ‚ 还有几支迁到了今河南、河北、山东、甘肃和长江以北湖北、江苏、浙江及西南广大地区。
    唐安史之乱后是汉人南迁的第二次高潮
    唐朝是马姓发展的又一 ‚ 唐初宰相 ‚ 山东茌平人马周、唐代中期猛将 ‚ 陕西凤翔人马璘、中兴名将 ‚ 河南郏县人马燧等 ‚ 祖籍均为扶风 ‚ 他们均为马姓增辉 ‚ 是马氏家族的大发展时期。
唐十四年(755)冬 ‚ 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的叛乱军队横扫华北的大部分地区 ‚ 至宝应二年(763)始被扑灭。 八年的战乱 ‚ 给全国人口最密集的中原地区带来极为惨重的破坏。 与此相反 ‚ 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 虽然也有战事 ‚ 但都很快结束 ‚ 其破坏程度要小得多。 而且 ‚ 南方物产丰富 ‚ 土地充裕 ‚ 无疑是躲避战乱的最好去处。 于是人们纷纷向南迁徙。
唐僖宗(874-888)后 ‚ 唐朝已到覆亡边缘 ‚ 农民战争与藩镇争战交织进行 ‚ 北方大乱。 唐朝灭亡(907)以后 ‚ 北方五代交替 ‚ 军阀混战 ‚ 一直持续到五代(961)结束。 这时的南方地区 ‚ 保境安民 ‚ 发展经济 ‚ 社会相对稳定 ‚ 对北方难民仍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所以 ‚ 自安史之乱后 ‚ 北方人口的南迁几乎没有中止过。
    今江西全省 ‚ 唐年间属江南西道。 在唐后期吸收移民甚多 ‚ 元年(742)占全国总户数3% ‚ 到五代结束不久的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已占全国户数十分之一左右 ‚ 户数比年间增加140%。
    在《元和郡县志》中增加户口的共11个 ‚ 江西有3个 ‚ 即饶州、洪州和吉州。 这期间 ‚ 马氏宗族有马朗 ‚ 仕唐 ‚ 因驻守饶州(治今江西波阳县)石门镇 ‚ 官任牙将 ‚ 自蕲州黄梅县携家眷渡过长江至饶州鄱阳定居 ‚ 为饶州马氏始迁祖 ‚ 其后繁衍为江西乐平马氏和众多的分支。
今广东东部的客家人 ‚ 其最大特征是使用客家方言。 他们自北方大规模南下在唐安史之乱后。 唐末黄巢起义军在江西境内活动 ‚ 又迫使部分移民进入赣南、闽赣以至粤赣山区 ‚ 使这部分人的语言与北方方言区相隔离 ‚ 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 开始形成了客家方言 ‚ 习惯上称呼他们为客家人。 马氏宗族有广东兴宁马氏、其先祖在唐初从扶风迁徙至山东茌平 ‚ 其后裔在唐文宗大和元年(827)迁至福建清流 ‚ 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再徙长汀 ‚ 到南宋初年马七郎移居宁化安乐乡 ‚ 为闽汀支派马氏始祖。 南宋末 ‚ 马念八郎迁往汀州。 据安乐《马氏族谱》记载 ‚ 兴宁马氏始迁祖为马十二郎 ‚ 明永乐年间留居梅州、兴宁。 这一支马氏有广东紫金马氏、五华马氏、福建连城马氏等支系。
唐末 ‚ 光州固始人王潮、福建观察使王审知率兵入闽 ‚ 有众数万 ‚ 其中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 后来王氏割据福建 ‚ 部众皆因此而居留福建 ‚ 马氏后发展成为大族。 与此同时 ‚ 北方对湖南的移民也未停止。
    乾宁元年(894) ‚ 河南鄢陵人马殷率淮军数万人攻入湖南 ‚ 以潭州(今长沙市)为都城 ‚ 建立了楚国 ‚ 辖20余州 ‚ 相当于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的部分地区。 马氏为楚国的国姓 ‚ 自此马殷家族定居在湖南 ‚ 马殷有子数十人 ‚ 不仅在潭州繁衍发展 ‚ 而且还分布于楚国境内的许多地方。
    唐代人林宝在他所著《元和姓纂》中所列马氏郡望有:扶风茂陵、京兆(今陕西西安市)、郏郡(今河南郏县)、荏平(今山东茌平县)、临安(今浙江杭州市)、西河(今山西汾阳市)、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华阴(今陕西华阴县)、正平(今山西新绛县)等地。
    在唐代时 ‚ 西域人和中东伊斯兰教回回人经丝绸之路 ‚ 进入中国经商 ‚ 或作为使者 ‚ 他们


用户反馈小孩起名,信息评论留言去会员中心评论
  • 2020-11-09 07:42刁***啊
    选了好多家才选了这一家,其实自己也想了很多名字,不过没有专家起的好,真的很不错。
  • 2020-07-21 15:42158****8300
    大师很专业,测名给出的解析分析很到位,简单明了,谢谢大师。
  • 2024-02-08 23:45没***边(匿名)
    非常好的师傅,很客观准确,两年来有事情都来请教。
  • 2021-03-23 17:25158****2183
    没想到网站可以起名,综合考虑很多方面来给宝宝起的挺好。
  • 2024-03-21 16:32138****3871
    宝贝收到了,挺不错的,很响亮,是一次不错的购物。
  • 2020-05-16 00:58180****9027
    很满意,名字解析很透彻,一共取了四十个名字,。真的是取到满意为止,完全没有不耐烦,二胎名字还要找师傅
  • 2020-09-02 23:49180****9014
    二胎一如既往的支持,分析的很好不然取名都不知道如何去考虑。
  • 2023-07-02 08:07酒***乖(匿名)
    大师起的名字就是不一样,大气有高雅涵养的名字很好,很好听,家人都很满意。
  • 2025-12-12 18:14逆***航(匿名)
    很满意这家店起的诗经中最唯美的名字,卖家态度很好,值得推荐。
  • 2027-01-12 19:47189****2316
    听朋友说可以在网上取名字。经朋友推荐。就来到大师你这里。没想到大师起的气质独特的名字非常有含义的名字。希望宝宝快乐长大。
  • 2020-06-02 15:10189****7467
    服务非常好,解说的也很详细,一开始提醒了我但是我还是把信息填错了,真是尴尬,在此很感谢谷雨客服。
  • 2035-03-27 12:29微***笑(匿名)
    师傅很有耐心,一直到取到合适满意的名字,取得名字都很有好听独特霸气的名字。
  • 2029-02-07 00:45煜***9(匿名)
    从大师起的名字里选了一个,不错,独特冷酷少见的名字深远。
  • 2036-03-28 09:45150****7912
    我家是女宝宝,起名不查,富有诗情画意,新颖洋气。满意好评。
  • 1902-01-12 07:13138****9648
    发货速度快,没起名字的宝宝建议来老板这里,好多可以供自己选择。
  • 1901-12-19 06:43158****4623
    老师真的很好,也很细心,对比了几家,家人都说这家的老师最好了,起的最有气质可爱的名字很有意义,全家都很喜欢。
  • 2037-09-15 11:44申***1(匿名)
    师傅起的好听有霸气的名字很满意,宝宝是缺木我们以为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实际上是不一样的,补充同类元素达到均衡,不是说缺木补木,不止是木字旁才属木,像语言的语,不带木字旁,但是还是木属性,我们感觉还是很有道理的,八字这个是根据出生时间来的,感觉师傅还是很专业的。
  • 2021-07-19 08:38长***海
    起了几次 最终选了一个比较高雅新颖有涵养的名字的 谢谢老师。
  • 2037-03-25 22:38林***啊(匿名)
    懂点易学,不精,姓名学和文字功底就谈不上了,而取名恰恰需要这三样东西无缝衔接到位。所以,取名这个事情,确实伤脑。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做,能节约自己大量时间、精力消耗。可能自己消耗大量时间精力的结果,是南辕北辙,不达目的,还耽误其他事情。这家师傅确实是把易学文化和姓名学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不是网上那些乱七八糟复制的。
  • 2020-09-25 15:21雨***去(匿名)
    产房的大姐介绍的,感觉他儿子名字最新有创意的古风名字,就问了一下,听说在网上还有点不理解,实在没想到满意的名字,过来试试,经过沟通感觉蛮靠谱的,名字已经用了,满意,好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