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 ‚ 旧称满洲族 ‚ 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其中之一。 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的统治者。 本期百家姓带大家来看看满族姓氏改汉姓对照表、满族人改汉姓的原因及满族经历的历史。
1、[阿]满族老姓包括:巴尔拉氏、乌扎库氏、阿哈觉罗氏、阿塔穆氏、阿喇氏、阿尔布氏、阿赉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其格查依尔氏(鄂伦春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2、[艾]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爱义氏、瑷珲氏等。
3、[安]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 ‚ 渤海国有此姓。 满族老姓包括:安佳氏、额勒赫氏、纳喇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阿尔丹氏(达斡尔族)等。
4、[敖]满族老姓包括:敖佳氏、鄂济氏、瓜尔佳氏、乌西勒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敖拉氏(达斡尔族)、敖勒多尔氏(达斡尔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额诺氏(达斡尔族)、敖拉托欣氏(达斡尔族)等。
5、[巴]满族老姓包括:阿尔布氏、阿勒巴齐氏、巴雅尔氏、巴尔达氏、巴雅拉氏等。 该姓着名人物有:清末棋圣巴吉人。
6、[白]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纳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苏特氏、那塔拉氏、扎拉里氏、那木都鲁氏、萨察氏、纳塔氏、拜嘉拉氏、塔喇氏、巴鲁特氏、萨加拉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拜都氏(蒙古族)、巴岳图氏(蒙古族)、塔喇巴齐克氏(蒙古族)、拜英格哩氏(鄂温克族)、白氏(汉族)。
7、[拜]满族老姓包括:巴雅拉氏、拜察氏等。
、[包]满族老姓包括:乌雅氏、扎库塔氏、瑚图氏、伊尔根觉罗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姓)、博罗特氏(蒙古姓)、克罗特氏(蒙古族)等。
9、[宝]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
10、[鲍]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保佳氏、乌雅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姓)、博尔济锦氏(蒙古姓)等。
11、[毕]满族老姓包括:加入满族的毕拉达克氏(赫哲姓)等。
12、[边]满族老姓包括:边佳氏、博尔济氏、沙拉氏、额尔吉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边氏(朝鲜族、汉族)等。
13、[卞]满族老姓包括:边佳氏等。
14、[秉]满族老姓不清。 该姓着名人物有:秉志(1886—1965) ‚ 开封人 ‚ 世界着名动物学家 ‚ 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 ‚ 姓汉字姓“秉”。
15、[博]满族老姓包括:博和哩氏、博勒卓克氏、博都哩氏、巴哩氏、富珠理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姓)等。
16、[柏]满族老姓包括:伊拉里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柏氏(朝鲜族)等。
17、[卜]满族老姓包括:布尼氏、布尔尼氏、布尔察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卜克图氏(达斡尔族)、布库尔氏(达斡尔族)等。
18、[布]满族老姓包括:布尼氏、布尔尼氏、布尔察氏、布达喇氏、布希氏等。
19、[步]满族老姓包括:布希氏。
20、[冈]满族老姓包括:以及加入满族的冈氏(朝鲜族)等。
21、[刚]满族老姓包括:以及加入满族的方刚氏(汉族)等。
22、[改]满族老姓包括:泰楚鲁氏等。
23、[甘]满族老姓包括:噶努氏、甘佳氏等。
24、[高]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 ‚ 渤海国着姓。 宋人《三朝北盟汇编》载:女真姓氏“那懒”谓“高”。 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乞石列曰高。 另据朝鲜古籍《李朝实录》载:铁岭北部女真阿大伸千户高难 ‚ 以高为姓。
25、[葛]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 ‚ 明朝嫌真兀狄哈女真酋长哈当阿 ‚ 以葛为姓。
26、[耿]满族老姓包括:舒穆禄氏、耿音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耿氏(汉族、朝鲜族)等。
27、[公]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 ‚ 渤海国有此姓。
28、[宫]满族老姓包括:恭佳氏等。
29、[巩]满族老姓包括:加入满族的巩氏(汉族)等。
30、[龚]满族老姓包括:龚佳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龚氏(汉族)等。
31、[贡]满族老姓包括:舒舒觉罗氏等。
32、[顾]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伊尔根觉罗氏、郭尔佳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固尔佳氏(锡伯族)、顾氏(汉族)等。
33、[关]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官佳氏、卦尔察氏、舒穆禄氏、乌苏氏、洪佳氏、洪鄂氏、洪鄂春氏、索尔济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瑚锡哈理氏(赫哲族)、古拉依尔氏(鄂伦春族)等。
34、[官]满族老姓包括:官佳氏等。
35、[广]满族老姓包括:广佳氏等。
36、[贵]满族老姓包括:贵车特氏等。
37、[桂]满族老姓包括:贵岳哩氏、贵车特氏等。
38、[郭]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托勒佳氏、郭尔佳氏、郭罗罗氏、果尔吉氏、郭佳氏、郭尔本氏、萨哈连氏等 ‚ 以及加入满族的郭尔罗特氏(蒙古族)、郭贝尔氏(达斡尔族)、阿噜氏(鄂温克族)、郭氏(汉族、朝鲜族)等。
39、[国]满族老姓包括:郭罗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郭罗罗氏(锡伯族)等。
40、[果]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等。
41、[哈]满族老姓包括:萨哈尔察氏、哈尔拉氏、哈勒塔喇氏、哈尔察氏、哈思呼哩氏等。
42、[海]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海拉苏氏、萨克达氏、海佳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喀尔诺特氏(蒙古族)等。
43、[韩]满族老姓包括:哈思呼哩氏、罕扎氏、翰颜氏、韩佳氏、韩尔佳氏、罕吉拉锦氏、金米特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吉喇特氏(蒙古族)、卡格依尔(鄂伦春族)、韩氏(汉族、朝鲜族)等。
44、[汉]满族老姓包括:加入满族的朝鲜汉氏 ‚ 满洲正黄旗云骑尉朔世地姓汉氏 ‚ 世居朝鲜义州。
45、[杭]满族老姓包括:杭佳氏等。
46、[郝]满族老姓包括:伊拉里氏、赫舍里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郝氏(汉族)等。
47、[和]满族老姓包括:钮祜禄氏等。
48、[何]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 ‚ 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阿里侃曰何。
49、[赫]满族老姓包括:赫佳氏、赫叶勒氏、赫舍理氏、赫哲氏、赫书氏、赫锡赫理氏、亨奇勒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荷叶尔氏(锡伯族)等。
50、[贺]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 ‚ 渤海国有此姓。 老姓包括:赫舍理氏、赫叶勒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荷叶尔氏(锡伯族)、贺在尔氏(锡伯族)等。
51、[黑]满族老姓包括:赫舍理氏等。
52、[衡]满族老姓包括:舒穆禄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衡氏(汉族)等。
53、[洪]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洪佳氏、宏义氏、洪鄂氏、洪鄂春氏、洪吉哩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洪氏(朝鲜族、汉族)等。
54、[宏]满族老姓包括:洪佳氏等。
55、[鸿]满族老姓包括:宏义氏等。
56、[侯]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以及加入满族的侯佳氏(蒙古族)、侯氏(汉族)等。
57、[呼]满族老姓包括:呼伦觉罗氏等。
58、[胡]满族老姓包括:瓜尔佳氏、胡佳氏、库雅拉氏、瑚尔佳氏、瑚逊氏、锡克特哩氏、瑚雅拉氏、胡佳氏、瑚锡喀氏、瑚图氏、瑚鲁氏、瑚德勒氏、瑚尔哈喇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瑚锡哈理氏(锡伯族)、瑚尔拉斯氏(达斡尔族)、瑚尔噶氏(锡伯族)、胡氏(汉族)等。
59、[扈]满族老姓包括:加入满族的胡锡哈里氏(锡伯族)等。
60、[花]满族老姓包括:博和哩氏、富珠理氏、穆舒氏、博都哩氏等。
61、[化]满族老姓不清 ‚ 大连有此满族姓氏 ‚ 待考。
62、[华]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阿赉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瑚锡哈理氏(赫哲族)、华西哈哩(锡伯族)等。
63、[隗]满族老姓包括:萨察氏等。
64、[黄]满族老姓包括:黄佳氏、伊喇氏、乌雅氏、爱新觉罗氏、西林觉罗氏、纳喇氏、鄂济氏、广佳氏 ‚ 以及加入满族的洪鄂罗特氏(蒙古族)、黄氏(汉族、朝鲜族)等。
65、[惠]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 ‚ 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吾鲁曰惠。 老姓包括:辉和氏、珠鲁氏等。
66、[辉]满族老姓包括:辉罗氏等。
67、[霍]满族老姓包括:舒穆禄氏等。
满族人改汉姓的原因:
受汉族影响:满族人的姓氏是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的反映之一。 在满族共同体形成时期 ‚ 其姓氏是多音节的 ‚ 用汉字写就是二个或二个以上汉字共同组成。 满族入关后 ‚ 其姓氏逐渐向单音节过渡 ‚ 即与汉族单字姓氏相同 ‚ 其姓氏实质上既有原多音节姓氏的内涵 ‚ 又有与汉族姓氏相同的单音节的表现形式 ‚ 形成了满汉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质。
迫于生计:1912年 ‚ 清帝退位后 ‚ 长期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没有其他生存技能 ‚ 对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 ‚ 做小商贩是唯一的出路。 卖水果、卖鱼、上鞋底……根据调查 ‚ 在辛亥革命之后 ‚ 终日流落街头 ‚ 到处打零工的满族人约占到20%。 与经济上的窘迫相伴随的 ‚ 是更加让人难以容忍的歧视。 为了生存 ‚ 八旗子弟埋名隐姓 ‚ 隐藏满族身份。 妇女脱下旗袍 ‚ 改穿汉服 ‚ 家家户户收起悬挂着的从东北老家带来的祖宗袋 ‚ 只在除夕夜 ‚ 才敢偷偷拿出来拜祭先人。 一时之间 ‚ 满人改姓的风潮兴起。
避祸。 当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 ‚ 孙中山先生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 ‚ 北京以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满族旗人并没有因此逃回老家去 ‚ 而是纷纷改成汉姓 ‚ 使用汉文汉语 ‚ 就地包装成汉族。
新时期的政策影响:新中国成立后 ‚ 新中国实行民族大团结政策。 通婚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 首先打破了各民族贵族与平民的界限 ‚ 各族通婚不受到限制 ‚ 只依据传统习俗“同骨同姓不通婚” ‚ 遵守氏族外婚制 ‚ 严禁氏族内联姻;其次 ‚ 彻底打破了在本民族内通婚的狭隘观念和民族偏见与歧视 ‚ 发展了民族通婚。 北方各民族与大批汉族实行杂居 ‚ 原各少数民族贵族和平民普遍与汉族结亲。
满族经历的历史
一、满族的民族前身
明初女真人聚居区满族历史悠久。 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国史籍中所记载的肃慎人。 肃慎人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 ‚ 东临大海。 到了周武王与周成王时 ‚ 史书上曾记载他们进献过“楛矢石始砮”。 在中国以后的史书中 ‚ 肃慎即被称为“挹娄”。 挹娄生活的地区大致与肃慎相同 ‚ 不过一部分部落已迁徙到今吉林省和辽宁省东北部。 这时挹娄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更为密切。 挹娄人以采猎为主 ‚ 种五谷、养牲畜。 到了北朝和隋唐时期 ‚ 肃慎人和挹娄的后人被称为“勿吉”和“靺鞨”。 他们与中原王朝不仅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 而且也有了密切的政治联系。 隋炀帝曾封其首领突地稽为“辽西太守” ‚ 唐太宗封其为“右卫将军”。
公元7世纪末 ‚ 因为战乱一部分靺鞨人东迁 ‚ 后定居于松花江上游、长白山之北 ‚ 建立了“震国” ‚ 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 自此以后便以“渤海”为号。 唐中期 ‚ 渤海统一了拂涅、号室等部 ‚ 统辖地域北至松花江下游、南至朝鲜半岛北部、东临大海、西南达今辽宁省北部及东部。 渤海建国200多年 ‚ 后被辽政权所灭。
靺鞨部落中的另一部分黑水部分布很广 ‚ 其生活地域在今黑龙江省爱辉县以东、依兰县以北、直临大海的黑龙江下游地区。 唐玄宗时 ‚ 封其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 ‚ 后又设黑水军、黑水府。 渤海国被灭以后 ‚ 黑水靺鞨向南迁移 ‚ 《辽史》中契丹人称其为“女直(女真)”(《辽史》称“女真”为“女直”是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之讳)。 此后靺鞨这一称谓便被“女真”所取代。
二、女真的崛起
北宋初年 ‚ 女真部落中的完颜部逐渐强盛 ‚ 统一了今吉林省以北各部女真。 1114年 ‚ 其首领阿骨打起兵反辽 ‚ 翌年 ‚ 建立金国 ‚ 用10年时间灭掉了辽国 ‚ 两年后又征服了北宋。 将都城从早期的上京(金上京在今黑龙江阿城市南)迁到中都城(今北京城西南隅) ‚ 统一了河北及东北广大地区。 后在蒙古军队的强大压力之下 ‚ 迁都开封 ‚ 企图向南发展 ‚ 并与南宋交战10余年 ‚ 致使腹背受敌。 1234年金国被蒙古国所灭。 在近百年的发展演变中 ‚ 大部分女真人与汉人及其他民族融合了 ‚ 只有散居于今松花江流域、黑龙江中下游、东临大海的女真人延续下来。 这些女真人主要以渔猎为生。 满洲即与这部分女真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元末明初一部分女真人南迁 ‚ 到达吉林省和辽宁省北部及东部一带定居。 至此 ‚ 女真人大致分为三大部分 ‚ 在明朝记载中分别被称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 ‚ 其中建州女真就是后来形成满族的主要成员。
建州女真 ‚ 分布于以今辽宁省境内的浑河流域为中心 ‚ 南抵鸭绿江 ‚ 东达长白山北麓和东麓的地域中。 在建州部落内部还有苏克苏护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鸭绿江部、讷殷部、珠舍里部等。 海西女真 ‚ 分布于今辽宁省开原以北、辉发河流域 ‚ 以及松花江中游广大地区。 内部分为扈伦、哈达、乌拉、叶赫四部落。 野人女真 ‚ 分布于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以东和以北的地区 ‚ 即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流域 ‚ 东达大海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域。 内部分为瓦尔喀、虎尔哈、使犬、使鹿等部。
三、满族的强大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明朝统治者一直极为重视北疆(即长城一线)的防御 ‚ 严防武力仍盛的北元蒙古各部。 明朝起初没有料到 ‚ 取明而代之的是东北的女真人 ‚ 故早期对辽东的防御较少 ‚ 边墙失修 ‚ 并对东北地区采取怀柔政策 ‚ 设奴儿干都司作为治所 ‚ 都司各级官员皆由当地部族首领担任 ‚ 再由朝廷派员定期巡视。 直到建州女真南迁接近辽东 ‚ 才于15世纪中叶开始修筑辽东东段城墙。 在此期间 ‚ 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 ‚ 利用明朝在东北地区军事统治松弛的时机 ‚ 发动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
努尔哈赤世为建州女真部首领 ‚ 兼任明朝官职 ‚ 通汉、蒙古文字 ‚ 受汉文化影响较大。 早在1412年 ‚ 其先祖猛哥帖木耳(猛哥帖木耳像是蒙古名字 ‚ 以至蒙古人后来比较顺理成章地把传国大玺奉给皇太极)被明朝册封为建州左卫指挥。 而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 ‚ 努尔哈赤的父亲却在驰援明军的战事中被明军误杀。 于是 ‚ 努尔哈赤暗下反明雄志 ‚ 便从当年开始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到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 ‚ 首先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落。 嗣后 ‚ 努尔哈赤便将战略目标转向势力较大的海西女真部落。 到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 ‚ 努尔哈赤完全征服了海西女真四部落 ‚ 并将其土地人口直接归自己统治。
努尔哈赤凭着八旗劲旅 ‚ 终于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事业 ‚ 1616年在赫图阿拉(后改兴京 ‚ 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即汗位 ‚ 建元天命 ‚ 国号曰“金” ‚ 史称“后金”。
四、反明战争
建立后金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 ‚ 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劲旅 ‚ 以报祖父之仇为名公开反明。 1619年三月 ‚ 取得对明军主力杜松部的决定性胜利 ‚ 从此 ‚ 后金从防守转入进攻阶段。 与此同时 ‚ 林丹汗也趁机亲率察哈尔和内喀尔喀五部 ‚ 攻占了明朝的广宁城。 当时 ‚ 明朝为了不让努尔哈赤与林丹汗联合 ‚ 使明朝东、北两面受敌 ‚ 不断派人到察汉浩特 ‚ 竭力讨好林丹汗 ‚ 希望他与明朝保持友好关系。 林丹汗也考虑到 ‚ 与明朝保持友好 ‚ 进行贸易 ‚ 有利可图;同时利用明朝可以遏制和削弱后金势力。 因此 ‚ 努尔哈赤攻打辽东地区的初期 ‚ 明朝北境基本上还是安然无事。 为了表示谢意 ‚ 明朝每年向林丹汗赠送白银千两。
1619年夏 ‚ 后金取得了辽东地区以萨尔浒之战为中心的总体战役的胜利 ‚ 士气大振。 七月 ‚ 努尔哈赤准备乘胜攻打铁岭。 驻守铁岭的明军势单力薄 ‚ 难以抵挡后金精税。 1621年三月 ‚ 努尔哈赤和诸贝勒率领大军 ‚ 围攻沈阳 ‚ 打败明军7万守城部队 ‚ 占领了沈阳城。 努尔哈赤留下部分兵力驻守沈阳 ‚ 指挥其余大部分兵力 ‚ 准备乘胜攻取辽阳城。 次年又克西平堡、广宁等要地。 1625年(天启五年)二月 ‚ 迁都沈阳。 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 ‚ 率八旗兵进攻锦州、宁远 ‚ 在宁元为明将袁崇焕打败 ‚ 后金国主努尔哈赤亦受重伤 ‚ 于当年八月去世。 由八子皇太极即位。
清王朝及“满洲”称呼的确定
1636年三月 ‚ 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 ‚ 公推皇太极继承蒙古可汗大统 ‚ 奉上“博格达·彻辰汗”尊号。 这样 ‚ 和蒙古人一直有着联姻关系(并被蒙古人认为有着同一祖源关系)的“满洲”民族得到了强大而真诚的盟友。 而蒙古则将“灭明复元”的希望托付于他们的合盟。 同年 ‚ 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即位 ‚ 改国号为“大清” ‚ 改元崇德。
在此前夕 ‚ 即1635年11月22日(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 ‚ 后金国汗皇太极颁布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命令。 在这项命令中说:“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 ‚ 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女真)。 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 ‚ 实与我国无涉。 我国建号满洲 ‚ 统绪绵远 ‚ 相传奕世。 自今以后 ‚ 一切人等 ‚ 止称我国满洲原名 ‚ 不得仍前妄”(《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 自此以后 ‚ “满洲”作为正式的民族称谓被固定下来并统一使用。 直到今天 ‚ 满族将这一天视为自己民族的诞生日 ‚ 称为“颁金节”。
五、建立清王朝
清军入关
1644年 ‚ 李自成攻入北京 ‚ 明思宗自缢身亡。 旋即 ‚ 满蒙八旗铁骑入关 ‚ 席卷大江南北 ‚ 彻底推翻了统治疆域比元代大为缩小的明朝 ‚ 建立起辽阔的大清帝国。 清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 ‚ 也是统治时间最长久的少数民族中央统一政权。 直至1911辛亥革命 ‚ 持续了260多年。
康乾盛世
康熙帝读书像清王朝从维护政权长治久安的利益出发 ‚ 在康乾盛世时期 ‚ 进行了一系列巩固边疆、抵抗外国侵略、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军事活动。 如康熙年间 ‚ 平息吴三桂“三蕃之乱” ‚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收复台湾 ‚ 并设立一府三县 ‚ 隶福建省。 经过雅克萨反击战 ‚ 阻止了沙俄侵略者对中国东北边疆的蚕食。 清俄双方缔结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 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清政府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 ‚ 用了70余年时间 ‚ 征服了雄踞西北的准噶尔蒙古汗国 ‚ 统一了天山南北 ‚ 设立伊犁将军严兵把守 ‚ 粉碎了沙俄向中国西北边疆扩张的阴谋。 在西藏地区 ‚ 清政府选派驻藏大臣 ‚ 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 ‚ 并且确立了达赖与班禅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 ‚ 使西藏直接为中央政府所管辖。 与此同时 ‚ 清政府先后平定了上层贵族叛乱和受英国殖民主义者支持的廓尔喀(尼泊尔历史上的统治王朝)入侵 ‚ 巩固了中国西南边疆。 因为意味着百万人统治上亿人 ‚ 所以清朝在征服和治理泱泱大疆域时 ‚ 多采取高压与怀柔并举的策略。 同时 ‚ 清政府极其注重发展满族与人口众多的汉族及占地辽阔的蒙古地区和西藏的关系 ‚ “因俗”而“治”之。 除在全国各地派遣满族官员 ‚ 掌管重要权力外 ‚ 全都任命当地本民族上层人物进行管理 ‚ 承认和保留他们统治本民族的权力。 在内外蒙古地区推行盟旗制度 ‚ 以强化中央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
满族上层统治者还与蒙古贵族世代联姻 ‚ 给他们优厚的俸禄和显赫的爵位等 ‚ 以此体现“满蒙一家”的长治久安局面 ‚ 有效地消除了“贴身隐患”。 另一方面 ‚ 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一直采取保护和隔离于汉人的措施 ‚ 限制汉人开垦蒙地。 回过头来看 ‚ 这在客观上有效地保护了草原。
六、抗击帝国主义
在中国近代史上 ‚ 尽管清政府腐败没落 ‚ 但满族人民及八旗官兵却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 ‚ 浴血奋战 ‚ 谱写了许多震撼人心的英勇事迹。 在鸦片战争中 ‚ 驻防在山东青州的满洲八旗几百名将士与数十倍于己的英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驻守在浙江乍浦观音山的八旗兵 ‚ 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 ‚ 276名满族官兵 ‚ 几乎全部战死在阵地上。 驻防在镇江的满、蒙八旗官兵 ‚ 在很多外省援兵逃走的情况下 ‚ 面对15,000名英军 ‚ 毅然拼死抵抗 ‚ 进行激烈的巷战。 旗兵“死伤十之八九” ‚ 副都统海龄也壮烈殉国。 1858年6月 ‚ 满、蒙、汉各族八旗官兵 ‚ 打沉敌舰5只 ‚ 打伤6只 ‚ 打死打伤英国侵略军1,578人 ‚ 法军14人 ‚ 取得了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胜利。 历史更不容遗忘的是 ‚ 1860年9月21日 ‚ 在同英法联军的八里桥大决战中 ‚ 许多满族官兵和蒙古、汉等民族官兵一道 ‚ 在清军统帅僧格林沁阵前指挥下死战。
清朝灭亡
清朝后期 ‚ 统治者腐败无能 ‚ 在帝国主义侵略面前 ‚ 投降卖国 ‚ 激起了满族人民和其他民族大众的愤概和反抗。 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 ‚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民国时期
1912年民国成立之后 ‚ 清朝灭亡 ‚ 满洲正式改称满族 ‚ 成为中华民国“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成员之一。 当时满族的境遇已大不如前 ‚ 许多人不得不将名字更改为汉姓汉名 ‚ 靠隐瞒族籍以避免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京旗满族通常用组织协会、社团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当时八旗各有“生计处”以寻求解决旗人的生计问题的途径。 除此之外还有满族同进会、八旗生计维持会、宗族生计维持会、旗籍生计研究会、共和旗族生计同仁会、两翼八旗生计研究会、内务府三旗共和协进社、外三营生计协进会、八旗生计讨论会 ‚ 还有一些小型的知识分子集会 ‚ 主要讨论生计、就学、就业和民族不受侮辱的解决途径。 抗战时期 ‚ 京旗满族人郭岳昆组织了满族抗战建国会 ‚ 不久被日本宪兵侦破 ‚ 遭到解散。 抗战胜利后 ‚ 由溥儒主持创立满族文化协进会 ‚ 后改名北京满族协会 ‚ 大部分为原满族抗战建国会会员 ‚ 他们继续为满族获得平等待遇而努力 ‚ 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局限仍然收效甚微。 不过 ‚ 在满族协会对会员的登记过程中 ‚ 将他们的老姓、所冠汉姓、职业、生活情况等信息进行了记录 ‚ 这些信息为日后的满族研究 ‚ 尤其是京旗满族姓氏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同京旗和关内各地的满族不同 ‚ 东北满族大多保有前清时期的旗地 ‚ 同时也早与汉人一样从事其他职业 ‚ 此外 ‚ 满、汉之间关系融洽 ‚ 因此并没有像关内满族一样遭遇民族和生计问题。 当时东北的政局也比关内稳定 ‚ 主政者张作霖并没有刻意对满族人趁火打劫 ‚ 而且东北的陵园、坟地甚至一直由满族自管直至1949年。
1931年 ‚ 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延续 ‚ 大日本帝国在东北成立了由其实际控制的傀儡政权满洲国 ‚ 以逊帝溥仪担任执政(后称皇帝)。 虽然名为满洲 ‚ 实际上却是一个包含当时东北各个民族的一个全新的国家 ‚ 所谓“满洲人”也指的是满洲国境内之人。 虽然有一少部分前清满洲贵族子弟跟随溥仪 ‚ 但也有许多东北满族同其他民族一道反抗日本在东北的实际统治。
但由于满族统治者所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与中国近代史上的腐败屈辱相关 ‚ 再加上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东北强行“扶持”清朝末代皇帝建立过伪“满洲国” ‚ 因而使满族的政治待遇曾受到一定时期的负面影响。 从辛亥革命开始 ‚ 几乎在整个民国时期 ‚ 在排满情绪影响下 ‚ 满族人受到了严重的民族歧视。 许多满族人隐瞒民族成分 ‚ 不敢承认自己是满族 ‚ 或改成汉姓汉名。 关外有的满族人甚至生计没有着落。 这样 ‚ 在满族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下降的现象。
七、共和国时期
1952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承认满族为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 ‚ 恢复了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应有的待遇。 许多之前隐瞒民族身份的满族人恢复了民族身份 ‚ 满族的人口数量也因此成倍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后 ‚ 满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样 ‚ 获得了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平等权利。 1956年2月18日 ‚ 由国务院发出《关于今后在行文中和书报杂志里一律不用“满清”的称谓的通知》。 通知指出“满清”这个名词是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这一段历史遗留下来的称谓 ‚ 为了增进民族团结 ‚ 今后除了引用历史文献外 ‚ 一律不要用“满清”这个名称 ‚ 将满族人民同满族统治者区别开来。 此后周恩来总理在阐述中国民族政策及接见满族皇室人员时专门谈到满族问题 ‚ 并明确指出“现在的问题 ‚ 是要恢复满族应有的地位。 ”(《周恩来选集》 ‚ 第319-320页)。
原满族皇室主要成员溥仪于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 溥杰于1959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其他皇室人员在政协任职的也很多。 以前隐瞒满族成分 ‚ 或者没有申报满族成分的群众纷纷自愿地恢复和改正 ‚ 这样使得曾一度呈现零增长趋势的满族人口又开始正常发展起来。
1957年 ‚ 北京市郊区相继成立了一批满族乡:怀柔县喇叭沟门满族乡、转山子满族乡、七道河满族乡、长哨营满族乡 ‚ 东黄梁满族乡、密云县檀营满、蒙民族乡。 1958年满族自治乡改为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后 ‚ 1983年檀营满蒙民族乡恢复重建 ‚ 随后恢复了喇叭沟门和长哨营等满族乡。 与此同时 ‚ 在一些满族散居的地区 ‚ 满族也与其他少数民族联合成立民族乡 ‚ 如1982年贵州毕节地区黔西、大方、金沙三县 ‚ 成立了苗族彝族满族和苗族满族等6个民族乡。
1981年 ‚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的处理原则的通知》。 许多满族人恢复或改正了满族成分。 这其中包括一部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旗人后裔。
在经过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充分准备之后 ‚ 满族实行区域自治的条件已经成熟 ‚ 1985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 ‚ 在辽宁省成立了首批满族自治县--新宾、凤城、岫岩3个自治县。 此后又陆续于1986年12月2日在河北省建立青龙、丰宁两个满族自治县;1988年8月30日在吉林省建立伊通满族自治县;1989年6月29日在辽宁省建立桓仁、宽甸、本溪、清原、北镇5个满族自治县(现凤城、北镇已撤县改市);在河北建立宽城满族自治县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除自治县外 ‚ 在全国还设立了200多个满族乡镇 ‚ 满族的自治权利得到了保障。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 满族总人口已跃居中国少数民族第二位(仅次于壮族总人口)。
▎清朝贵族姓氏,满族姓氏改汉姓对照表 :带字义分析
01 、【汉子谦】
子:本意为宝宝 ‚ 儿或女;也指骄子、有大学问、有品行的人。 子字五行属水 ‚ 用作诗意高雅的名字意指天资聪颖、才气、质量崇高之义。
谦:指谦逊、不自满的意思。 谦字五行属木 ‚ 汉姓小孩子名字诗意高雅的 ‚ 用作人名意指有涵养、温润如玉、品格高尚之义。
02 、【汉乐娴】
乐字五行属火 ‚ 用作诗意高雅的名字意指心地善良、乐观、愉快之义。
乐:开心 ‚ 欢乐;响声 ‚ 和睦成调的;对某件事心甘情愿。 依据免费起名68网数据分析 ‚ 这一名称更合适给女宝宝起名字 ‚ 女孩应用占比高。
娴:娴字指了解、熟练 ‚ 延伸指。 有淳厚、优美娴雅、庄重的意思。 娴字五行属土 ‚ 汉姓小孩子名字诗意高雅的 ‚ 用作人名意指秀慧、庄重、温文尔雅漂亮、娴雅大气之义。
03 、【汉清风】
清字五行属水 ‚ 用作诗意高雅的名字意指搞清楚、清廉正直、纯真之义;清:指纯真、清明节、清正、幽雅崇高、廉洁。
风:指尘世间的恶化、作风、风俗人情 ‚ 及其人的风范、气魄等。 风字五行属水 ‚ 汉姓小孩子名字诗意高雅的 ‚ 用作人名意指责己之量、锐不可挡、敢作敢当之义。
04 、【汉淑睿】
淑:淑字的意思行善 ‚ 美。 (常指女士的表面容颜漂亮贤惠、善解人意 ‚ 姿势唯美、温婉娴雅等)。 淑字五行属水 ‚ 用作诗意高雅的名字意指佳人月貌、通情达理、温婉之义。
睿:意为聪明 ‚ 长远 ‚ 顺通。 可取名如睿远、睿颖、硕睿、超睿。 睿字五行属金 ‚ 诗意高雅的新生儿汉姓名字 ‚ 用作人名意指明智、聪明、光辉之义根据起名68网(www.qm68.com)网名字库大数据分析 ‚ 【淑睿】这个名字更适合给 ‚ 这个名字女孩使用比例高。
▎清朝贵族姓氏,满族姓氏改汉姓对照表
汉诺瑶、汉柳普、汉珺妍、汉灵淑、汉淑静、
汉是韩、汉德闻、汉靖博、汉军辉、汉鹏灏、
汉松源、汉自珍、汉杰林、汉温纶、汉初杰、
汉熙茹、汉菡幻、汉绿媛、汉之秋、汉珊飞、
汉秀怜、汉琦枝、汉贞玲、汉漫莉、汉馨沙、
汉昆懿、汉政滔、汉阳成、汉磊祺、汉子峥、
汉厚锋、汉宏杰、汉晋佑、汉玮遥、汉福章、
汉成玲、汉福光、汉晓菡、汉冰妍、汉傲筠、
汉永斌、汉煜珩、汉沛若、汉可昕、汉博裕、
汉明菲、汉春玲、汉庭岩、汉展荣、汉凤婷、
汉锣使、汉佟科、汉添翼、汉宥铮、汉文哲、
汉柳莉、汉笑珊、汉娴颖、汉幼雁、汉黛怡、
▎清朝贵族姓氏,满族姓氏改汉姓对照表 (时尚的237个的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