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百家姓姜姓。 本文我们要说的人物是姜太公 ‚ 关于太公故里的认定 ‚ 关于太公的称谓等。 姜姓源出神农氏 ‚ 炎帝生于姜水 ‚ 因以水命姓为姜 ‚ 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 ‚ 到战国中期 ‚ 为田氏所灭 ‚ 子孙分散 ‚ 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 ‚ 或以姓为氏是姜氏。
太公研究 ‚ 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 ‚ 长期以来 ‚ 很多问题 ‚ 颇有争议 ‚ 形成疑问多、结论多、名号多、称谓多、褒贬多 ‚ 给很多人 ‚ 尤其是青年人研究及了解、宣传太公带来许多不便和困惑;有些问题 ‚ 虽然经过学术争鸣 ‚ 已经基本廓清 ‚ 但在学术、文化、历史、考古、旅游、军事等各个领域 ‚ 仍然被一些人各言其是 ‚ 自定是非 ‚ 致使界定纷纭 ‚ 思维不清。 所以 ‚ 为了弘扬太公文化 ‚ 崇尚太公精神 ‚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姜太公研究中的一些有关内容 ‚ 作出适当的规范 ‚ 尽可能形成理念与认识上的共识。
一、关于太公故里的认定
太公故里的认定 ‚ 基本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文献记载、考古出土文物与当地遗迹和丰富多采的民间传说相结合而加以确认。 首先确立其真实性 ‚ 其次是已知性 ‚ 三是知其然 ‚ 知其所以然和举一反三而断的立论。
司马迁认为姜太公是“东海人 ‚ 《吕氏春秋》说太公是”东夷之士 ‚ 《战国策》说太公是“齐之逐夫 ‚ 等于说均为泛指太公故里在今山东东部一带。 可是 ‚ 司马迁又说姜太公是”吕尚处士 ‚ 隐海滨“的。 很可能是避纣逃隐到那里的游寓 ‚ 这在《尚书大传》和《孟子·离娄》均有记述。
1987年上海《文汇报》”学林论坛主编施宣圆同志 ‚ 出版了他所主编的《中华文化五千年之谜》一书 ‚ 首先推出了《姜太公故里今何在》的考辩文章 ‚ 这是一篇在全国首先提出探索姜太公故里 ‚ 求其友声 ‚ 而发出的召唤。 1990年底 ‚ 闽、粤、赣、陕、豫等省二百多位学者和吕氏后裔汇集广东潮阳市胪岗镇吕厝村 ‚ 召开吕尚学术研讨会 ‚ 经过七天会议的交流、争鸣 ‚ 一致形成共识 ‚ 确认河南卫辉市原汲县)吕村是姜太公故里。
这里既有权威性的文献记载 ‚ 又有尚存的考古佐证 ‚ 并有太公故里 ‚ 太公祠庙及太公墓等文物遗迹 ‚ 以及流传于茅屋村舍和乡党里巷间的太公传说故事 ‚ 使人无法蘧废卫辉市作为姜太公故里这一可信结论。
见于史册文字的如《汲冢竹书》西晋时在汲县汲城村魏安獒王墓出土的竹简)记载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 后汉崔瑗 ‚ 顺帝时公元16年)为汲令 ‚ 曾撰有《太公碑记》传世 ‚ 考证汲邑为太公故居。 北魏穆子容 ‚ 武定年间公元3-8年)官汲郡太守 ‚ 曾撰有《重修太公碑》 ‚ 俗称《吕望碑》 ‚ 记载”太公为汲县人。 西晋卢无忌 ‚ 为太公后裔 ‚ 太康十年公元89年)为汲令 ‚ 撰有《齐太公吕望表》传世 ‚ 文曰:“齐太公吕望者此县也。 其它尚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 宋朝罗泌的《路史》 ‚ 清朝武亿的《金石三跋》以及各种地方史志 ‚ 均记载汲县为姜太公故里。
1981年在卫辉市原汲县)吕村出土了北魏武定一年公元3年)《魏故诏假河东太守吕君墓志》 ‚ 志文明确记述一千五百年前该村的村名为:”朝阳乡太公里。 墓志今存卫辉市博物馆收藏。
对于历史上长期以来的学术争议 ‚ 需要经过不断的交流、沟通 ‚ 去伪存真 ‚ 才能逐渐形成共同认定的科学结论。 目前 ‚ 国内关于姜太公故里的别说 ‚ 也有人认为是山东省淄博市或日照市 ‚ 也有人认为是陕西省户县或河北省冀州 ‚ 还有人认为是东海许昌人等。 陕西省宝鸡市的学者胥鼎先生 ‚ 为了澄清这些疑惑 ‚ 1991年独自赴有关省市进行实地详细考察后 ‚ 写出了长篇论文《姜太公故里及其后裔探讨》 ‚ 刊登在陕西出版的《姜子牙钓鱼台》一书 ‚ 文章展示了作者不囿于门户之见 ‚ 不拘于某种所需 ‚ 以平静的心态 ‚ 客观的标准 ‚ 求实的态度 ‚ 而作出的科学结论:“姜太公故坦克在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吕村。 我们敬佩陕西省学者这各严谨治学的风范和职业道德 ‚ 他们为广大学术研究人员树立了做学问的楷模。
二、关于太公的称谓
太公的称谓 ‚ 各家所论不一。 常见于史籍、经传的 ‚ 将太公或称为政治家、军事家;或称为思想家、谋略家;或称为阴谋家、哲学家等。 还有人将太公称为吕姓的始祖 ‚ 中国钓鱼事业的鼻祖 ‚ 军事上参谋部的创始人 ‚ 兵家鼻祖等。 这些褒词 ‚ 均是人们对太公文治武功的评估而得出的结论。
在文王被殷纣囚于羊久里期间 ‚ 以及文王被释以后 ‚ 姜太公在剪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史称文王”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 其事多兵权与奇计。 文王末年 ‚ “败黎国殷畿内 ‚ 司马迁指出:当时”天下三分 ‚ 其二归周者 ‚ 太公谋计居多。 《史记·齐太公世家》)周公东征后 ‚ 姜太公被封于齐 ‚ 将齐国治理得民富国强。 这些活动 ‚ 表明太公直接参与治国 ‚ 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家、阴谋家。 孟津观兵举行代纣的总演习 ‚ 以及孟津观兵二年后的武王正式起兵伐纣 ‚ 太公既是全军的统帅 ‚ 又是作战的主将。 太公封齐后 ‚ 又南征北战 ‚ 东讨西伐 ‚ “并国三十五 ‚ ”启地三千里 ‚ 击退莱夷的侵扰 ‚ 这一系列活动 ‚ 表明太公直接参与了治军 ‚ 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谋略家。 太公着述很多 ‚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曾有着录曰:“《太公》二百三十七篇 ‚ 《谋》八十一篇 ‚ 《言》七十一篇 ‚ 《兵》八十五篇。 《汉书疏证》解释说:《谋》者 ‚ 即太公之《阴谋》。 《言》者 ‚ 即太公之《金匮》。 《兵》者 ‚ 即《太公兵法》。 而《隋书·经籍志》又分载太公之书十种 ‚ 计二十卷 ‚ 今存者唯有《六韬》一种。 综观太公的这些着书内容和实践活动 ‚ 表现了太公文武并举 ‚ 法教统一 ‚ 义利双修的丰富内容 ‚ 不愧为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其它的一些称谓 ‚ 本文从略叙述 ‚ 另文再作评论。 这里须要指出一点:太公是否是我国古代的兵家鼻祖?我以为 ‚ 当予商榷。 相传轩辕之臣风后 ‚ 着兵书《握奇经》 ‚ 与太公《六韬》有先后之别。 当在太公之先千余年之久。 因此 ‚ 风后《握奇经》应属最古老的兵书 ‚ 距今四千多年。 当时 ‚ 文明初开 ‚ 由符号、图形而演变成文字不久 ‚ 似乎不可能写出这样兵书 ‚ 观其文句和内容 ‚ 为后人假托很有可能。 其成书时间应该稍早于《六韬》。 宋代高似孙说:”人称《握奇经》总有三本 ‚ 其一本三百六十字 ‚ 一本三百八十字 ‚ 盖吕尚增字以发明之。 其一行间有公孙宏等语 ‚ 或云武帝令霍光等习之于平乐馆 ‚ 以辅少主备课天下之不虞。 说吕尚增加了二十字来字来阐述《握奇经》 ‚ 这说明吕尚之前已有《握奇经》的最古版本 ‚ 不然吕尚怎能增加二十字呢。 《六韬》和《握奇经》在内容和成书风格方面 ‚ 明显有一些共同特点。 比如《握奇经》用天地风云 ‚ 飞龙翔鸟 ‚ 虎翼蛇蟠 ‚ 加以形象化。 而《六韬》一书各篇用动物龙、虎、豹、犬将韬略形象化。 这说明后者是受前者一些影响的。 当然 ‚ 确立一个人是否为兵家之祖 ‚ 不能只限于一部兵书 ‚ 而是还必须有丰富的治军指挥实践。 因此 ‚ 对我国古代兵家鼻祖冠以谁人 ‚ 尚需作深入探讨而进行规范。
三、关于对太公《六韬》的看法
《六韬》是吕尚所撰存世的唯一的一部军事着作 ‚ 史学界因受宋代“疑古之风的影响 ‚ 一般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期 ‚ 伪托吕尚之作。 宋代疑古成癖 ‚ 将《六韬》《孙子兵法》《李靖问对》等古代兵书 ‚ 均疑为伪托之作。 比如 ‚ 《李靖问对》的真伪之争 ‚ 在宋朝就有何《春渚纪闻》)、邵博《闻见后录》)等人首先提出疑问 ‚ 认为这部世传乃是帮助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的大将李靖所撰的兵收 ‚ 并非李靖原作 ‚ 而是宋代人阮逸所撰的一部赝品。 对《兵子兵法》 ‚ 司马迁所着《史记·孙武列传》指出:《孙子》十三篇 ‚ 为孙武着 ‚ 以此兵法进谒吴王。 而宋朝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叶适《习学纪言》首先提出《孙子》为伪书。 吕尚所撰的《六韬》与上述两部兵收一样 ‚ 也是宋朝的武经博士何去非首先怀疑其为伪托之作的 ‚ 何去非的儿子何所着《春渚纪闻》一书 ‚ 记载了其父曾怀疑《六韬》一书的伪托之嫌。
宋代出现的这种疑古争鸣 ‚ 我认为并不完全是坏事 ‚ 它表明了当时的一批学者 ‚ 对古书并不泥古尽信 ‚ 而是深入研究 ‚ 独立思考。 附合《孟子》所说:”尽信书 ‚ 不如无书的见解。 他们的怀疑 ‚ 也并非毫无道理。 比如《六韬》 ‚ 根据其文句、文法和思想内容 ‚ 很象是成书于太公之后五、六百年的着作 ‚ 其中 ‚ 有一部分内容是太公言论的追记 ‚ 如“义胜欲则昌 ‚ 欲胜义则亡 ‚ 敬胜怠则吉 ‚ 怠胜敬则灭 ‚ 像是太公的原话。 又如 ‚ 文王与太公的其它对话 ‚ 则可能是文王与太公当时的讨论内容 ‚ 其文句后来可能有所润饰。 当时 ‚ 成书并不十分注重知识产权的个人署名 ‚ 而是注重流传久远。
所以 ‚ 上古之书 ‚ 或出于名人伪托 ‚ 或集中其学派许多人的思想 ‚ 经其弟子或再传弟子整理成书。 《六韬》一书的成书方式属于后一种形式。 《六韬》各篇 ‚ 是太公答周武王问的讨论式行文结构 ‚ 这和《武经七书》中其它各部兵书的常用问答体载是一样的。 可以加强读者的真实感 ‚ 可以避免繁冗的的叙述 ‚ 可以流畅地同时罗列出若干互不联属的论题而毫无起承转合之苦 ‚ 这对于内容宠杂的兵书 ‚ 是很适合的一种表达形式。 这些行文方式 ‚ 均体现了战国时期成书的特点。 所以 ‚ 宋代元丰十三年1080年)宋神宗正式下诏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靖问对》 ‚ 并且 ‚ 雕版刊行 ‚ 号称《武经七书》。 自此 ‚ 《武经七书》被定为官书 ‚ 颁之武学 ‚ 并列不官 ‚ 设置武经博士。 《六韬》的价值被固定下来。 现存最早的宋刊本《武经七书》 ‚ 即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刊本 ‚ 将《六韬》提到了《武经七书》的首位。 197年 ‚ 我国考古工作者 ‚ 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初年一号墓出土的《六韬》竹简 ‚ 使我们第一次见到了西汉初期的《六韬》竹简兵书 ‚ 填补了《汉书·艺文志》无载的空缺。 也证明了《六韬》的真实存世价值。 从此 ‚ 更无人以伪托”而遽废。 后人评价《六韬》一言九鼎 ‚ 一字千钧。 如同《论语》为孔子弟子所记孔子语录一样 ‚ 《六韬》也是根据吕尚原始的《六韬》思想 ‚ 经历代兵家不断阐述、补充 ‚ 到战国成书 ‚ 是我国最早的军事理论着作。
四、关于吕尚见文王之说
吕尚见文王 ‚ 我国的史料记载颇有自相矛盾之嫌 ‚ 为我们读史评史带来诸多困惑。
一种说法是 ‚ 吕尚一就文王。 是吕尚晚年在渭水垂钓与西丛姬昌相遇。 《路史·太公舟人说》记载 ‚ 吕尚“辞棘津汲县) ‚ 西入渭 ‚ 其亦知文王之所以兴矣。 《水经注·渭水》也说 ‚ 吕尚”自海滨来归 ‚ 垂钓于渭水之右 ‚ 以见文王 ‚ 二人一见如故。
第二种说法是 ‚ 吕尚二就文王。 吕尚年轻时 ‚ 便与西丛姬昌见过面。 晚年在渭水相遇 ‚ 是第二次相会。 屈原在《离骚》中说:“吕望之鼓刀兮 ‚ 遭周文而得举。 《天问》也说:”师望在肆昌何识 ‚ 鼓刀扬声后何喜?指的是吕尚年轻时做屠户 ‚ 西丛姬昌便见到他 ‚ 问他为什么要杀猪牛 ‚ 吕尚回答:“下屠屠国。 西伯知其有大志 ‚ 便与他同车归周。
第三种说法是 ‚ 吕尚三就文王。 他们二人曾有三次相见。 《鬼谷子·卷中》说:”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 ‚ 然后合于文王。
第四种说法是 ‚ 吕尚四就文王。 吕尚与西伯姬昌早已认识 ‚ 前后有四次相会。 第一次朝歌今淇县)相见 ‚ 是在吕尚年轻时。 他先在棘津“卖食《韩诗外传》卷七) ‚ 或者”求售与人为庸《战国策·秦策》鲍彪注) ‚ 有时在旅店中当一名“迎客之舍人《说苑·尊贤》) ‚ 即招待员。 为了维持生计 ‚ 到殷都朝歌贩卖货物。 《盐铁论·论贤说:”太公之穷困 ‚ 负贩于朝歌也 ‚ 蓬头相聚而笑。 不久 ‚ 他又在朝歌屠宰牲口的市场上当了屠夫。 屈原为之感叹:“吕望之鼓刀兮 ‚ 遭周文而得举。 第二次仍是朝歌相见。 《史记·殷本记》记载:文王西伯昌)曾经和九侯、鄂侯一起为殷朝的”三公 ‚ 文王任三公期间 ‚ 常到朝歌的市肆中去察访。 吕望当屠夫时的“鼓刀场声 ‚ 言语举止异常 ‚ 早已引起文王的注意。 第三次汤阴羊久里相见。 西伯姬昌被囚于羊久里时河南汤阴县北) ‚ 吕尚与散宜生、闳夭、南宫适一把到羊久里探视西伯。
《尚书大传》记载:”散宜生、闳夭、南宫适三子学乎太公 ‚ 太公见三子 ‚ 知为贤人 ‚ 遂酌切脯 ‚ 除为师学之视 ‚ 约为朋友。 后来 ‚ 文王被殷纣囚于羊久里 ‚ 散宜生第三人来与太公商量对策。 姜太公为结交西方周国的君主 ‚ 便与三人一起到羊久里探监 ‚ 并献计让三人去求取美女、奇物 ‚ 向殷纣献宝以赦免文王。 《帝王世纪》《史记·齐太公世家》中也多有记述。 文王在羊久里前后被关了七年 ‚ 《新书·君道》说:“文王桎梏囚于羊久里 ‚ 七年而后得免。 在这个时期内 ‚ 太公帮助散宜生等 ‚ 为文王解脱而奔走营救。 第四次在渭水相会。 吕尚晚年时 ‚ ”辞棘津 ‚ 西入渭 ‚ 到西歧投奔文王。 渭滨相见 ‚ 二人高兴得“眉颊之微 ‚ 而形于色 ‚ 声音之妙 ‚ 而动于心。 北齐刘昼:《刘子·知人》)《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 ‚ 文王曰:”自吾先君太公曰 ‚ 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 子其是耶 ‚ 吾太公望之久矣。 故号之曰‘太公望’ ‚ 载与俱归 ‚ 立为师经过重重挫折之后 ‚ 吕尚终于找到了有作为的西伯明主 ‚ 有了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用武之地。
综观以上吕尚见文王各说 ‚ 我以为体现了历史史料的融会贯通及互补性 ‚ 体现了历史史料增删、纠谬、辩疑及逐步完善的过程 ‚ 这是历史的进步 ‚ 也是史学的进步。 吕尚从青年、壮年到老年 ‚ 驰聘四方 ‚ 逆境奋斗 ‚ 最后贤臣投明君 ‚ 有了一个完善的人生归宿 ‚ 应该说这不是人为的主观安排 ‚ 而是历史的必然馈赠。
五、关于太公思想特点
太公思想文化 ‚ 是我们民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它有知古通鉴的先进性。 今天 ‚ 我们虽然无法窥见太公着作的全貌 ‚ 但通过有关记载和评述 ‚ 可以知道太公思想是综合性的 ‚ 兼容工包了后来分为不同学派的各种思想倾向。 包括:
1、道家思想。 《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道家类 ‚ 并说他是“本有道者 ‚ 肯定了他的主要倾向。 贾谊《新书》曾引证太公论天下为”有道者之有的断言:“故守天下者非以道则弗得而长也。 故夫道者万世之宝也。 《说苑》也记载:”武王伐纣 ‚ 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 ‚ 不卜而知吉 ‚ 使非其人为之 ‚ 有道乎?’太公曰:‘有道’。 于是讲:“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的理论。 《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载:“吕尚处士 ‚ 隐海滨。 以上史料可见 ‚ 太公思想包含有明显的道家思想和道家遗风。
2、兵家思想。 《汉书·艺术志》《隋书·经籍志》均有其兵书着录。 《孙子·用间篇》说:”周之兴也 ‚ 吕牙在殷。 指出其“以上智为间的谋略。 《齐太公世家》说他曾与周文王共同”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 其书多兵权与奇计 ‚ 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言太公为本谋。 “又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 ‚ 太公之谋计居多“。 后来武王又尊他为”师尚父 ‚ 其观兵孟津誓师牧野 ‚ 也均多赖太公之谋。 封齐建国之初 ‚ 击退莱夷的侵扰 ‚ 更是太公亲自指挥的。 所以 ‚ 历史上人们曾公认太公为兵家之首。
3、法家思想。 主要表现在他的“尊贤而尚功、”尊贤智、赏有功的思想路线上。 《说苑》载 ‚ 武王曾向太公提出有关治国之道的一系列问题。 太公特别细调以法治国 ‚ 指出要“不公私善害公法 ‚ ”赏赐不加于无功 ‚ 刑罚不施于无罪等。 《韩非子》还谈到太公杀齐人华士的故事。 罪名是华士“不臣天子 ‚ 不友谊诸侯 ‚ 如果效其为 ‚ 在下则乱 ‚ 国家失治。 所以 ‚ ”以为首诛。 这些均表现了太公的法治思想。
4、儒家思想。 太公兵书《六韬·文韬》文王与太公对话中。 太公向文王讲了得天下要奉行仁义道德:“天有时 ‚ 地有财 ‚ 能与人共之者仁也。 仁之所在 ‚ 天下归之 ‚ 免人之死 ‚ 解人之难 ‚ 救人之患 ‚ 济人之急者德也。 德之所在 ‚ 天下归之。 与仁同爱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 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凡人恶死而乐生 ‚ 好德而归利 ‚ 能生利者道也。 道之所在 ‚ 天下归之。 其中对仁义道德的看法基本上与儒家的仁义道德观相似。
综上所言 ‚ 可以说太公思想是介于黄老之间 ‚ 又容纳了各派有用之思想 ‚ 成为综合性的文化思想。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或曰:太公博闻“。 指出了太公思想包含了兵、法、儒、道等学派的思想观点或因素 ‚ 正是他贯通”博闻所致。 太公的这些思想文化内容 ‚ 其突出特点就是法教统一 ‚ 义利双修和文武并举等方面。
我们知道 ‚ 先秦儒、法两家在“法”教二者关系问题上曾各执一端 ‚ 争论不休。 儒家把道德教研室经与刑政手段对立起来而强调教化。 孔子说:“道之以政 ‚ 齐之以刑 ‚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 齐之以礼 ‚ 有耳且格。 《论语·为证》)法家则相反 ‚ 主张以法治国 ‚ 强调严罚重赏而抹杀道德教化的作用。 太公的”尊贤智本身就起着教化作用 ‚ 而“赏有功则是法治的一个方面。 《说苑》曾引《太公兵法》说:”致悲爱之心 ‚ 立威武之战 ‚ 以卑其众 ‚ 练其精锐 ‚ 砥砺其节 ‚ 以高其气 ‚ 这主要指道德教化作用。 又说:“连其什伍 ‚ 以禁淫非 ‚ ”军之法令 ‚ 赏罚之权 ‚ 使士赴火蹈刃 ‚ 隐阵取将…… ‚ 这主要指刑法治的作用。 从治国到治军 ‚ 都是强调法、教统一的。
对于义、利的看法 ‚ 儒家重义而轻利 ‚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而法家重利轻燕京饭店。 韩非认为:”利之所在 ‚ 民归之;名之所彰 ‚ 士死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他坚信仁义爱惠之不足用 ‚ 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太公则在义、利关系上注意双修兼顾。 他对武王说:“义胜欲者从 ‚ 欲胜义者凶《风州纲鉴会篡》)。 从维护周礼出发 ‚ 太公重礼义 ‚ 但并不轻利。 他治理齐国 ‚ ”通商工业 ‚ 便鱼盐之利 ‚ 注重发展经济 ‚ 改善国贫民穷。 《说苑》记载太公回答文王“为天下若何的提问时说:‘王国富民 ‚ 霸国富士 ‚ 仅存之国富大夫 ‚ 亡道之国富仓府” ‚ 着眼点均不离其“富”。
对于文、武的态度 ‚ 太公是文武并举的典范。 他既有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灭商兴周的雄才大略 ‚ 即“文韬;又具有指挥若定、机智、果断、英勇善战的军事才能 ‚ 即”武韬。 在建立齐国的过程中 ‚ 他也是既有文治 ‚ 又有武功 ‚ 文武兼备。 太公的这一特点 ‚ 被他的后继者传承下来。 例如 ‚ 管仲相齐四十年 ‚ 对内政实行综合治理的“一体之治 ‚ 对边患又南征北战 ‚ 东讨西伐 ‚ 屡建奇功。 成为着名的经济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管子》一书 ‚ 整理和发挥了太公的这些思想文化特点。
▎姜太公,关于太公故里的认定 :带字义分析
01 、【佳曼】
佳:美 ‚ 好的 ‚ 描述相貌漂亮 ‚ 漂亮出色 ‚ 也指心地善良 ‚ 漂亮 ‚ 吉祥如意之义。 如丽人 ‚ 新春佳节 ‚ 丽人。 佳字五行属木 ‚ 用作孩子名字意指幸福出色、品行好、心地善良、吉祥如意。
曼:曼字的本意就是指长短 ‚ 有增加、变长、纤细;本义漂亮、高傲、温婉、温和。 曼字五行属水 ‚ 好听帅气的宝贝名字 ‚ 用作人名意指优美、好看、温婉、芳容妙曼之义。
02 、【靖瑶】
靖:安全 ‚ 清静;长子县;使纪律稳定 ‚ 谦逊毕恭毕敬的模样。 靖字五行属金 ‚ 用作孩子名字意指毕恭毕敬、谦逊、忠肝义胆两全保险之义。
瑶:良玉 ‚ 形容幸福 ‚ 宝贵 ‚ 光辉 ‚ 雪白。 瑶字五行属火 ‚ 好听帅气的宝贝名字 ‚ 用作人名意指纯真、开朗、漂亮、前途似景之义。
03 、【娇丽】
娇:喻指妩媚动人讨人喜欢 ‚ 俏丽迷人。 娇字五行属木 ‚ 用作名字意指讨人喜欢、漂亮、聪颖、如意之义。
丽:指漂亮 ‚ 好看 ‚ 常品牌形象女人幸福的姿容。 丽字五行属火 ‚ 好听帅气的孩子名字 ‚ 用作人名意指佳人月貌、有修养、温文尔雅。
04 、【艾琳】
艾:本意指草 ‚ 如艾草 ‚ 五行为木;1、一般指好看 ‚ 美 ‚ 年青 ‚ 如少艾;2、指整治 ‚ 调节。 艾字五行属木 ‚ 用作名字意指容貌、心地善良、聪慧、幸福之义。
琳:指良玉 ‚ 喻幸福宝贵的物品。 琳字五行属木 ‚ 好听帅气的孩子名字 ‚ 用作人名意指漂亮、心地善良、至真至醇、高贵之义;根据起名68网(www.qm68.com)网名字库大数据分析 ‚ 【艾琳】这个名字更适合给 ‚ 这个名字女孩使用比例高。
▎姜太公,关于太公故里的认定
清璇、鹤飞、霞蕴、銮丹、涵茗、
卓仁、春蕾、崇晟、浩钰、晨萱、
海初、梅迪、容亦、莉泉、沐慧、
佳棋、诗媛、郑颖、学奇、彬埕、
英刚、晴照、信坤、果轩、耀瀚、
琦安、绮幻、瀚福、怜慧、允洁、
海胜、奕菲、文迪、国权、木子、
安泰、韩丹、宗清、晴萱、弈瑄、
泽涛、晓萍、海生、藜潇、连付、
紫之、若娟、竹南、娅嫣、欣香、
傲芙、彩芝、柏莲、译语、玲俪、
桐曦、痴梦、紫容、焮娇、文悠、
夏阳、凌蔚、晨泓、秋然、向嫣、
金龙、凯雷、琦峰、永强、欣雅、
▎姜太公,关于太公故里的认定(筛选355个时尚的名字)